第193章
当时秦修文和他一起看改良后的新式印刷机运行的时候,秦修文感叹了一句:人力到底有力竭之时,若是能找到一个办法,如同水车一般用水的冲刷产生力,以此代替人力的话,岂不是就能解放双手了?
秦修文原本只是有意无意的一种引导,他相信以后徐光启会在这方面去钻研,但是他没有想过徐光启居然就此入了迷,科举也顾不上了,他一心沉迷于“力”的产生。
秦修文走的那日,徐光启原本该来相送,但是他被一个关键问题绊住了,连人都没出现在码头,整日整日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让人反反复复地送碳火过来,观察着那个小炉子。
徐光启是秦修文看重的人才,各方面待遇自然很好,只是他到了卫辉府后,还是因为水土不服,感染了风寒,崔大夫给他开了药,让他三碗水熬成一碗水喝掉。
徐光启当时正在消化罗马诺带给他的新知识点,并且用汉字简单易懂的方式翻译出来,为了方便喝药,他叫小厮直接在他房间里熬药,熬完他就直接喝掉,这样不损药性,也能节约时间。
卫辉府冬天还是比较冷的,徐光启屋内角落里就有一个小火炉,上面坐着一个水壶,想喝热水了随时都可以喝,而且还能用来取暖,徐光启平日里事情繁忙,没有去管过。
那天熬夜的中途,小厮突然腹痛难忍,起身告罪去了茅房,徐光启无奈只能拿着手稿自己走到小火炉边看火,走动的过程中,一张手稿飘落下来,正好落在小药壶上。
徐光启连忙将纸张抓起,然后目光一凝,自己就被钉在了原地:因为徐光启没有及时调整火候,只见整个小药壶早已烧沸,小药壶上的盖子直接被里面的水蒸气给顶了起来,不时地上下起落,发出了“砰砰”之声。
当即,徐光启脑海中电光火石般地就想到秦大人所说的:若是无须人力那该多好!
这不就是不需要人力,就直接将盖子顶开了吗?这力从哪里来?是这个水汽吗?
徐光启为自己的这个发现震惊不已,药烧干了也不管,继续加大火力放点水继续烧,反复确认过后,他知道这个力就是来自于那股水汽!
然后,徐光启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研究起来,一直到现在,他终于有了突破,写信告诉了秦修文,自己已经找到了用其他力代替人力的方向了!若是秦大人有意将此物呈现到世人面前,他需要大量的银子购买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可能徐光启也意识到自己要的钱数目有点多,也不敢保证自己研究的方向就一定是对的,最后在信中还是写道:
“一切决议,都由大人裁决,子先绝无怨言。”
“好!”秦修文直接拍案而起,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徐光启给到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绝对是一个可行的,明确的行动方向!
别说徐光启只是问他要五万两银子的实验费用,就是十万两、五十万两,他也会帮他搞来!
有了蒸汽机,才能有远航的底气;有了蒸汽机,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有了蒸汽机,才能快速地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
有了这个大杀器在手,秦修文对以后的计划顿时又笃定了许多。
只是在目前,一切必须要秘密进行,这样一个大杀器,现在还不能显于人前。
“看来就连上天都是站在我这一边的。”秦修文转动手腕上的流珠,强制按压下心中的激动,平复心情。
第82章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
“卫辉时报”的运作如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班底也积累了一些了,人才是拿出来就能用的,其实要做在前面的是印刷坊,毕竟依托于印刷坊的成功,才能让印刷的成本如此低廉,售价让其他竞争者难以撼动。
但是印刷坊毕竟是一个工坊,那就必须找一块地才能施展的开。
这一点,万历倒是十分爽快,京城中各处都是寸土寸金,地皮都是有主的,好在人家万历就是最大的地主,京郊外的皇庄面积极大,人家直接大笔一挥,给秦修文批了一块地,让他随意折腾。
那块地比较贫瘠,平时出产并不好,但是位置却不错,十分靠近内城,也就是有万历在,秦修文才能如此轻松地拿到这样一块地里位置不错的好地。
秦修文从卫辉带到京城的银两目前有二十五万多两白银,其中十五万两拨到了京城印刷坊的建设中去,开支大头包括印刷坊的屋舍修建、各种器具准备、铅活字铸造、原材料采买等等。
好在印刷机器卫辉府那边之前淘汰下来的那一批直接被拉到了京城中先用着,然后同时也在加班加点赶制最新的印刷机,否则根本来不及立时就用上。
其实最新的印刷机,在徐光启和董睿再一次的共同探讨后,又进行过一次新一步的革新,但是考虑到机器制造成本的问题,一直没有去制造投产。
毕竟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有时候也要讲一讲实际成本问题,只是为了一丁点的优良改进,实在没有必要再重新改造印刷机。但是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这两人自然是十分兴奋地投入到新机器的生产制造中去。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