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户部秦侍郎前来觐见——”张公公高声唱道,站在队伍最末端的秦修文,从容不迫地一步步走向御前,此刻“太和殿”外旭日东升,天光晴朗,阳光在秦修文的背后打下一圈光晕,更显的他身形颀长,容貌在光晕中若隐若现,等到有些人适应了光线了,便会发现这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清雅君子,在一众绯袍大员中,独他一人着青色,如一株挺立的秀竹傲然于其中,让人见之忘俗。
许多大臣或许早就因为“京报”的事情,听说过了秦修文的名号,但是这人,还是第一次得见。
毕竟从秦修文入京后,除了户部和秦府,两点一线,其余地方他轻易不外出,而秦修文只是一个五品小官,莫说前一段时间一直没上朝了,就是上朝,像秦修文这样的官员一般也没有资格。
一个户部十三个司,每个司有两名五品郎中,光五品郎中的数量整个户部就要有二十六个,朝廷有六部,再加上其他职能部门,若是四品以下的官员都能上朝,这太和殿里还真的就站不下了。只有那种天子近臣,类似监察御史、起居郎,中书舍人等官位虽低但也有资格上朝,像一个户部五品郎中上朝,少之又少,除非这个人是一个大事件的关键人物。
所有人并没有因为秦修文的官职较低而轻忽他,反而无数双眼睛反复打量着这个仿佛在京城中“横空出世”的秦郎中。
就连户部尚书宋纁都有些诧异,为何秦修文今日会出现在朝堂上,目光顺着秦修文的身影追随到御前,只听秦修文对上从容一礼,然后掏出一本折子道:“启禀陛下,微臣于民间获取一修路妙方,可使路面风吹雨打不泥泞,杂草不乱生,车辙不留印,修完之后,使用年份更久远,还望陛下能够准许大明百姓享受您的恩泽,将官道以这种方式重修。”
秦修文的折子被张公公毕恭毕敬地拿到了万历的手中,万历看过之后连连点头称赞,然后又将折子递还给张公公,让他给申时行等人去看。
众人看着万历和秦修文的一唱一和,自然知道这两人是早就串通一气的,但是倒也没多少人跳出来说什么,毕竟要是真有这种妙法,把路修的这么好,以后把京城的路都修一修,他们早朝赶路还能快上一些,有什么不好?
申时行接过折子看了起来,起先他还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贡献了一个修路的新方子而已,但是看着看着,申时行的目光就移不开了。
秦修文的字无疑是好的,但是申时行此刻却顾不上评判字迹的好不好,盖因他已经完全被秦修文描述的为何修路、如何修路给震撼住了。
秦修文在折子最后写道:如此一来,大明各地官道四通八达,连京城,通关外,至威海卫,延永宁府,全线贯通,日后大明百姓无有不可去之地,大明铁骑无有不可踏之境,待得万国来朝时,方可扬我泱泱大国之威!
“啪”地一声,申时行面色凝重地合上了折子,递给了身边其他人,他是真的想不到,这秦修文一个小小五品郎中是真敢想啊!
不是他以为的就修个京城附近一小段,这人居然疯狂到要将整个大明境内的官道都重新修整一遍,甚至还在后面绘制出了简易的疆域图,将这些道路的终点起点都标注好了,只要这路真修成了,若论功勋,那么自秦皇汉武以来,他们这位皇帝或许就该排第三了,别说人家太祖、成组了,在这位万历面前,都不够看的!比之当年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也有过之无不及,人家京杭大运河好歹只是通往京杭而已,而那秦修文呢,居然是想将这路通往大明各个地方!
好大的口气啊!
很多人看完这份折子,都被狠狠震住了,他们也不是没有年轻过,但凡读书人,谁不想流芳百世、青史留名?谁不想建一番大事业?可是想的这么夸张这么大胆,确实没有过。
顿时,有人就按耐不住了,余有丁忍不住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这秦侍郎的奏本里规划的那也太宏大了,这么大的工程,到时候需要消耗多少人力啊?臣知道这秦侍郎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也要想一想实际才行,百姓多艰,如何能滥用民力至此?恕臣不能同意这份奏本。”
余有丁一说完,许国同样也站出来附议:“陛下,不说滥用民力了,就是国库中也拨不出那么多银子来啊,敢问宋尚书,您刚刚也看了这份奏本了,若是要做到秦侍郎说的那般,请问你们户部能掏出这么多银子吗?”
宋纁这次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完全没有做任何准备,甚至也奇怪今日为何秦修文会出现在这里,心里说不愠怒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当他看完了秦修文写的奏本,他原本的那点愠怒也瞬间烟消云散了——这就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啊!
也只有秦修文这样的年轻人才会有如此魄力、有如此雄才大略,想出这般宏伟到光是想一想就叫人头皮发麻的计划,而且秦修文居然还真的落于纸上,切切实实地去做了规划,先从何段修起,再到何段结束,大约要多少银两多少人力,都标注了出来。
不愧是我宋纁看中的人才!
宋尚书甚至心中莫名生出了一种骄傲之感来。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