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以往从天津卫到京城,虽然说路途不算遥远,坐马车也要走个一天一夜,第一天不亮就得出发,这样才能赶在第二天城门关闭之前进京城,偶尔有时候要是路上有点突发意外,还要另外绕道,天黑前进不了城,就要继续在外面风餐露宿,也是常有的事情。
前段时间,京城那边突然说要修路,大家只能选择绕道而行,以往一天一夜能到的路程,现在一走就要两三天,一般往来最多的就是商贾,但是他们人微言轻,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自己麻烦一点。
可是谁知道,这段路一修好,是修成这幅模样的!马车在这条笔直的官道上行进,那是一点障碍都没有的,甚至碰到下雨天也无碍,路上只是有些水而已,根本影响不了马车的进程。
马车的行驶速度大大提升,而且坐在马车里也不感觉到多么颠簸,从天津卫到京城的时间,从以往的一天一夜,到现在速度若是快一点,一天就能到!
这实在是太让人欣喜了!商贾们爱算账,那些常年奔波于两边倒腾生意的人,光是想一想每年能省下来的车马人力费用,都兴奋的不得了。
毕竟多在外行进一天的路,都要有额外的开销,尤其是押送贵重货物的时候,露宿在荒郊野外自然心中忐忑不安,谁都不敢真正合眼睡觉,现在能将时间缩地如此短,岂不是根本不用考虑过夜的问题了?
而且许多人还试过了,这路结实的很,根本不像之前的黄土路,稍微马车上装点重货,车轮就会陷在泥里,这路不管你装多重的货行驶在上面,完全没有影响。
路面好走了,马车的行驶速度也快了,马儿拉车都省力一些了,更能多装一些货物,这一来一去,就能剩下一大笔开支。
朝中原本对秦修文议论纷纷的朝臣们,见如今修好的路面整体效果居然这般好,顿时也停止了对秦修文的非议,暗潮汹涌的朝堂又开始平静下来。
虽然不喜秦修文如今得皇帝看重,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更便利一些?秦修文的修路之举,不仅仅取悦了京城的老百姓,就连朝臣们也觉得生活在京城里更舒坦了,上朝的必经之路修好后,每日都可以多睡一刻钟,就是坐在马车里也不会被巅地混身难受,如今道路平坦,有时候实在困了,在马车里铺上厚厚的褥子小睡一会儿都可。
若是秦修文就此打住,朝臣们看在秦修文为大家创造出来的这点生活便利上,这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奈何秦修文再一次上了折子,要求再议京城外其他官道的修建。
而这一次,秦修文的折子是经过内阁之手的,因为秦修文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并非皇帝一人就可以决断的,他若不能在朝堂上争取到大部分人的同意,那么就算万历再怎么支持他,他也寸步难行。
当申时行从许国手里拿到了这份折子,读完之后简直被秦修文的胆大妄为给气笑了:“好一个官私合营,这秦修文才来几天,就想进行商税改革?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申时行差点将折子扔出去,但是想到如今秦修文在万历心中的地位,他就知道,手里这一份的折子,在万历手中定然也有一份,自己是没有办法直接扣下的。
在根源上直接掐灭这一招,可能对其他低阶位官员管用,但是对秦修文绝对不管用。
若说修路一事只是让申时行感觉到皇帝的成长以及与群臣打对台戏的决心,那么这份折子则是真正动摇了许多朝堂中人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决计不会允许的。
既然这小子如此张狂,那就打落他的翅膀,看他还能如何扑腾!
第91章
自从申时行做首辅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人挑战过他的权威了。
申时行不算一个性格特别强势的人,但是他极有政治上的谋略和手段,内阁之中几位阁臣要么是他的自己人,要么就是不得不依附他们而生存的人,江南文风独秀,每年科举录取的人都是最多的,同乡、同年是天然的盟友,在朝堂中集结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而申时行本身就出自南直隶苏州府人,如今又坐到了内阁首辅这样的位置,背后又有一股极大的支持他的势力,自然是一呼百应,权盛一时。
申时行一向奉行的是中庸之道,说好听点是不偏不倚,说难听点就是喜欢和稀泥,只要是不涉及到他的根本利益的事情,他认为墨守陈规总比胡乱变动要来的好,不看之前的张居正改革就是前例在吗?最后该废的废,死后还要牵连家人,辛苦数十年,几乎没落下什么,那改来改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就像是对待国本之争中一样,在群臣面前他赞同群臣的说法,要立长,但是在万历面前,他又会将责任推脱出去,折取让万历徐徐图之的打太极的办法,让万历也无可奈何,就算知道他的蛇鼠两端,可是还是需要申时行这样的人来平衡朝堂,弄到最后,只能万历自己避入深宫,消极抵抗。
而这次,秦修文的折子是真正触到了他的核心利益了,如何能不跳脚,秦修文在折子中,居然提出了修建其他官道的时候,采取官民合办的方式,先借用民间力量,筹集出银两,然后再在未来的过税中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抽调出来给到这些愿意出资的商人。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