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之前秦修文的焦头烂额只是障眼法而已,人家早就已经联系了京城外的客商,将材料都买齐了,又拿着圣旨委派到地方,原地征集力夫来干活,这铺路修路的活,还不像其他,除了有几个核心成员是秦修文直接派出去,进行水泥配比等关键性工作外,其他工作只需要有力气,肯干活,那便是足够了。
  而秦修文可不会像很多上位者似的,从来不将老百姓的劳力放在眼里,在他每一次做预算规划的时候,都是将人力成本都算了进去,所以每一次的征发民力,都是有钱拿的。
  老百姓们不管你们上面的官老爷怎么斗法,反正只要听说了干一日活就有一日钱拿,地里的活计要做,但是庄稼也不是说必须天天看着的,勤快一点,伺候好了庄稼,其他时间都往修路的地方跑,生怕走慢了被人抢了活计;而有些农家家中壮劳力多的,那更是直接将工作分派一下,几人专门种地,几人就专门跟着修路的队伍去干活,反正若是能长期跟着修路队伍干活的工人,每天三餐都是包的,听说伙食还算不错,每旬还能见到一次大肉,更是让家中有富余劳动力的人家积极参与了进来。
  对农家来说,干活是每天都必须干活的,能一日三餐吃饱,这都是赚了大便宜了,更遑论还能拿钱?听说这路一时半会儿还修不好,岂不是成了农家最好的经济来源之一?
  这般的好去处,一传十、十传百,路途修到一处村庄,都有已经在路边等候的百姓加入到修路队伍中去,修路队伍浩浩汤汤、运转的飞快,每日都以十分恐怖的速度在往前铺进。
  就算有村子里长听到了上头传来的消息,让村子里的人不要去干活,可是他们说话有用吗?
  那些村民都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但是却认得最朴实的道理,那就是谁给他们吃饱饭、谁给他们钱,那就是对他们最好的人。
  有些里长根本不管上面的号召,民心所向,自己管得了吗?尤其是有一处村庄的里长,因为强行阻止村民去上工,居然和村中村民爆发了强烈的冲突,在混乱之中,被人用干农活的锄头直接一锄头敲死了,听说尸首还没落葬呢,他们哪里有这个胆非得去阻人财路?大不了这个里长不当了,也不能让村里所有人都和他离心离德啊!
  这里面自然也有秦修文的手笔,大明朝除了法治之外还有宗族自己的一套家规,而那些村民一向以里长马首是瞻,里长则是由更上层的官员负责。
  秦修文担忧在解决材料问题后,又会面临用工问题,提早就埋伏了一些人,收买了几个村落的里长,口口宣扬修路的好处,他们能拿到多少钱,再加上参与修路的人确确实实都揣着银子回村了,其他人哪里还有不信的?
  虽然此时的人口流动小、信息传播慢,但是在秦修文有意的推波助澜下,修路沿途的村庄百姓就没有不知道的,这个时候若是那些里长能拎得清是非曲直,那么是皆大欢喜;若是硬要唱对台戏的,那么就看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是不是能抵挡得住所有人的围攻。
  显而易见,没有人再敢阻止,而上面那些人自然就急的跳脚!
  事情全部背离自己的预期,想要阻止秦修文,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今秦修文干脆先不修京城往卫辉府走的官道,先从别处修起!
  京城做白灰生意的商人,尤其是苏家少爷听到了这个消息,那更是气的差点吐血!
  他可是知道消息的,那位秦郎中第一批银子就募集到了三百九十万两!这些银子都是用于修路中去的,稍微算一算,之前用到的白灰比例,如果他们家接下这笔生意的话,将会是一笔数十万两的生意啊!
  这么大一笔生意,苏安源这辈子没有接到过!原本听了一些官员的话,想的是能联合其他家一起坐地起价,从中再大捞一笔,甚至和同行都打过招呼了,只要他们苏家接到了生意,到时候必有厚礼相赠。
  这笔生意,在苏家人心里,那已经是囊中之物了,甚至他们都已经在计算到时候纯利有多少,赚到了这笔银子该如何花,都已经想的明明白白了。
  结果,突然有人告诉他们,秦郎中可能要彻底抛弃他们了,他们不做这个生意,有的是人做!
  这可把苏家人急坏了,连夜送帖子备厚礼到秦府,想要见秦修文一面,结果送帖子的人连大门都没有进,只是门人收下了帖子,礼物原样奉还,后面一点回音都没有。
  苏家人的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苏安源的爹苏景泰气得直接将手边的茶盏扔了出去,差一点就扔到了苏安源脑门上,被苏安源险险躲过。
  苏景泰直接怒骂道:“你还有脸躲了!你给我跪下!”
  苏安源不敢违抗父命,只能直挺挺地跪了下来,但是面上表情依旧是有些不服气。
  苏景泰见状,怒不可遏:“老子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和那些当官的打交道要注意分寸,不要被人拿捏了把柄,更不能只以为天下就你一个聪明人!之前做的点小生意确实顺风顺水的,怎么?你就全当是你自己的能耐了?老子告诉你,要不是人家看在你老子我的面子上,你走出去什么都不是!”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