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这些人是真的胆子大啊!
底下的举子们同样高声应和道:“支持修路之策,严惩朝堂奸佞!”
数百之人呼声震天,原本就因为这些举子们的举动跟着一起过来表示支持的百姓听闻之后,也马上跟着一起呐喊:支持修路之策,严惩朝堂奸佞!
一浪接着一浪的喊声响彻寰宇,许多听到动静的人,纷纷派人往午门方向前去探听情况,而驻守午门的将士们则是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为了这种事来的,只要不是闹什么民变,那这种事情他们管不着。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否则那些朝中官员们追责下来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能混到午门做守备的人,那都是勋贵之后,对朝中情况也有些了解,知道最近闹的纷纷扬扬的就是这修路一事,如今面对这些举子,虽然他们尚没有官身,可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明年会有谁就进士及第了?到时候像那个秦修文一般,一飞冲天,焉知不会记恨他们?
况且如此多的举子,不是一个两个,大明对读书人又极为敬重,他们今天要是胆敢对这些人动粗,以后可是要被天下文人追着讨伐的。
打不能打,骂骂不过,守备们只能装模作样的拦阻了一番,想要劝解他们散去,他们会将联名之书上呈。
大事化小,先安抚了这些人再说。
没想到沈月横与叶向高直接一步步走上了高台,然后在登闻鼓前站定。
守备们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想要阻拦,却被其他举子团团围住,只好冲着叶向高二人喊话:“我们已经派人上报给宫中了,你们少安毋躁啊!这登闻鼓一敲,事情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午门外的登闻鼓,还是明太祖刚刚开国的时候敲过几回,受理过民间的冤假错案,但是到后来就越来越成了一个摆设,大牢里的案件都来不及审理,再加上皇权越加和民众分离,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敢去敲登闻鼓,这个鼓伫立在此这么多年,一直以来在守备们眼里只是一个熟悉的物件,从来没听人敲响过它。
难道,今日这个登闻鼓要被敲响?此事要直接摆到皇上面前?
沈月横早就想清楚敲鼓的后果,毫不在乎道:“若能留公道在世间,待我敲响鼓面之后,沈某任军爷处罚!”
一般民众要敲响登闻鼓,需要先被鞭笞三十,但是沈月横是举人身份,守备们也不知道该不该打,而沈月横和叶向高想的是,他们读书人的身子骨,还是先敲了鼓再受刑罚,以防先被打了后面没气力敲鼓。
沈月横拿起鼓槌,用尽浑身力气一下一下敲在了登闻鼓上,“咚、咚、咚”的鼓声在皇城上空响起,惊醒了许多还在睡梦中的人,有些人听到这个鼓声甚至都想不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脑子一阵阵地发闷。
“咚、咚、咚”鼓点声仿佛直接击打在了京城百姓的心上,越来越多的人,朝着午门的方向赶来,而京城的官员们终于清醒了过来——这是登闻鼓的鼓声!
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登闻鼓,居然被敲响了!
第106章
最终,登闻鼓的响声终于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万历。
郑贵妃一边服侍着万历穿朝服,一边有些担忧道:“陛下,这大清早的,登闻鼓怎么就响了?多少年都没响过了,不会有什么事吧?”
万历因为修路一事,再次和朝臣闹僵,虽然他没有很正面地去回应,但是不接受两方势力的互相弹劾,已经是一种对秦修文的偏袒。
要知道,秦修文背后可只有一个宋纁,而申时行背后,可是代表了整个文官集团。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照理申时行一派在朝堂上应该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将秦修文碾碎,但是因为万历的无为而治,反而就将此事以和稀泥的方式应付了过去。
这也是万历对申时行的回敬。
相对于万历的老师张居正而言,申时行做首辅,万历是稍微舒心一点的,毕竟没有人天天压在自己的头上,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申时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阻拦,这让万历尝到了一丝大权在握的畅快感。
可是这样的大臣同样也不彰显自己的政治主见,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墨守成规,这让尚且还处在青年阶段、力求开拓创新的万历来讲,实在是很难与申时行君臣相得。
尤其是在国本之争一事上,申时行两边不得罪、两边和稀泥的态度,更加触怒了万历。如今万历找到了更好用的一把刀秦修文,干脆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两边和稀泥、不参与,坐山观虎斗,反正无论谁输谁赢,万历不吃亏就是了。
可是没想到,两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会打的越演越烈,秦修文这边制造出来的舆论浪潮就连万历听了都心惊,今日一听到这登闻鼓响了,万历心中已经开始琢磨开了,感觉十有八九就还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果然,当郑贵妃服侍着万历穿戴好之后,张公公就躬着身子进来了,将午门外的情况一说,万历双眉一挑,撩开龙袍衣角,对着张公公道:“摆驾,去午门。”
张公公连忙小跑着出去,让人将御撵准备好,亲自小心搀扶着万历上了御撵。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