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秦修文很知道人性,他先是赞同了潞王的想法,然后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我们有两点麻烦的地方。”
  潞王已经被秦修文带入了节奏,与秦修文谈话实在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自己的观点总是能被认可,同时对方又会将自己的观点补足,让他有信心的同时,与秦修文之间的交流也越发地顺畅。
  秦修文的尺寸拿捏的刚刚好。
  “其一,番邦之人之所以能有翻数倍数十倍的利润,是因为他们千里迢迢还要将货物运回去,这海上的风险难以估量,一个风浪过来,一无所有也有可能。况且海上路途遥远,而往往路途越远越远价格越高,利润越大,我们需要考虑是否为了巨额的利润去冒这个险?其二,想要将产品直接卖给当地的贵族,肯定是有许多的竞争者的,若是有人要将一些新奇玩意卖给王爷您,您是会选择一个相熟的大明人去购买,还是会选择一个随时会跑路的番邦人去买?”
  潞王想都不想,直接给出了答案:“那当然是找相熟的大明人买!在咱们大明,谁敢欺瞒本王?占本王的便宜?只要他是大明人,那就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但是番邦之人若是回去了,本王哪里能去找他?”
  秦修文给了潞王一个赞同的眼神:“的确如此!而对于遥远国度的那些人来讲,我们大明人就是番邦人。”
  潞王虽然不想承认他是番邦人,但是确实在那些人眼里,自己可不就是“番邦人”么!
  这么说来,这事倒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了。
  果然,任何事情都有门槛都有自己的道道,当时他皇兄召见他的时候,他心里就想,不就是拿着银子去买东西再卖出去么,这有什么难的?只不过听到是与秦修文一道,潞王才没发表异议。
  潞王对着秦修文一拱手,爽朗道:“还请元瑾教我。”
  秦修文连说“不敢当”,然后才将对策说了出来:“咱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海外国度众多,国与国之间文化习俗都不相同,咱们可以先从近处做起,首先接触东边的倭国、高丽和琉球,然后将范围扩大,吕宋、暹罗和安南,一个国家选一名当地的合作伙伴,与他们深入接洽,同时不仅仅要在上层贵族阶层与他们交易,也要打开底部市场,面向普罗大众,老百姓虽然手中钱不多,但是不代表没有购买力,同时普天之下贵族有多少人?百姓又有多少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用我们大明物美价廉的产品售卖出去,也能获得大额利润。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我们便可以用同样的手法与西方国家进行大批量贸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对船只进行改造和投入,若是有一天,咱们大明的海船可以在众多海域内自由穿梭,那么便也不惧海上风浪和其他海上势力了!”
  “王爷也知道我之前在卫辉府任职,皇上给了我们五十万两白银,虽然看着挺多,但是真要大规模做海贸说一句斗胆的话,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与其样样采购,样样不精通,倒不如到时候我牵线一下卫辉府的一个纺织作坊,他们如今规模极大,能快速生产松江美布,也可以生产一些本地物美价廉的土布,目前产量可以应对邻国的需求,倒是可以尝试一番。”
  卫辉府是之前秦修文的任职之地,他敢这么说,应该是可以摆的平卫辉府上下。
  其实潞王也有想过,采买其他产品若是动静闹的大了,到时候走露了风声,显然是和他们的目的背道相驰。
  听完秦修文的一番讲解后,潞王已经十分信服了,准备这两天就将这个计划禀告给万历,若是万历也能同意,那就马上实行。
  第118章
  潞王长到如今,一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状态。
  人家说男人要顶天立地、建功立业,站在他的位置上,有这种心气本身就是一种错。
  他早就认清了现实,也认为自己最好的归宿就是乖乖听从母后和皇兄的安排,拿着巨额的家当从京城搬到卫辉府那个牢笼里去,在那边逍遥快活地过完一生。
  他从没有什么不臣之心,和万历实实在在的兄弟情深,同时也清楚,自己并不是那块料,尤其是在万历励精图治的那段时间,他更是意识到,当皇帝也有当皇帝的苦,世人都羡慕的那个位置,真的坐上去的人,也不见得称心如意。
  他去过卫辉,知道那是怎样一个穷苦之地,当时选择就藩在那里,也是因为卫辉府离京城更近而已。
  然而再近又如何?此一去,就是永别,虽然人还在世,却是终身不得复相见。
  再能受召入京的时候,可能就是他与母后天人永别之时!甚至,若是皇兄与底下的大臣对他有一丝怀疑,他这辈子也不会再入京城。
  卫辉府会是一个囚住他的巨大牢笼,是为他量身定制好的棺材。
  但是潞王无力抗争,他只能接受,甚至有时候他会特意逃避这个问题,不去看不去想,便似乎无事发生。
  原本他今年年初就该就藩卫辉府,可是到现在为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群臣没有催着他就藩,皇兄也不提。
  潞王乐得不去卫辉府,能在京城多混一日就多混一日。
  可是时日长了还是没有动静,潞王心中也开始忐忑起来,后来经过他旁敲侧击地调查,这才发现原来秦修文离任之前将卫辉府治理的极好,根本不是当初自己见过的那个卫辉府了!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