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陈矩点了点头,看向眼前的小太监:“该怎么回话,你心里应该清楚。”
  小太监连忙低头谨慎道:“陈公公,小的忠心耿耿,绝不行那狼心狗肺之事。”
  陈矩点头,王泉知道许多秦大人的机密之事,不能让他在陛下面前信口胡言,如今一个严刑逼供之下,找到了证据,同时犯人不耐受刑而死,也是正常。
  毕竟王泉还没成什么气候,也还好他没成什么气候,否则会给大人惹下多大的乱子。
  陈矩心里也责怪自己,看人不清,是他一手将王泉提拔上来,推荐给秦大人,大人是相信他,才相信了王泉,结果差点酿成大祸。
  陈矩知道,除了自己的运作,大人在王泉身上也是倾斜了许多资源,才让他能在御书房当差,如今费心拿到的位置又要失去,再培养出一个人来,更加需要费心费力。
  想到这里种种,陈矩是悔不当初,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做下,只能尽力弥补,将疏漏降到最低。
  陈矩这头在处理王泉之事,李文贵这边也没有闲着,立即点出一千户人马,在秦修文的授意下,其中有百人从新的神机营中抽调出来,每个人手持燧发枪,快速列队,跟在锦衣卫的人身后,直奔会同馆。
  会同馆那边因为刚刚的一场纷乱刚过,很多使团的人为了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中去,俱都关门闭户,严禁外出,只有东瀛使团的人还在大堂里高谈阔论,根本不将刚刚这点纷争放在眼里。
  朝鲜使团的人就是心中再不忿,也不敢在此刻冒头,毕竟面对东瀛,他们根本打不过,只能祈求大明的官员可以出面灭一灭东瀛人的嚣张气焰。
  但是围观的人都已经散了,也没看到大明有什么行动,朝鲜使团众人的心也开始慢慢凉了下来——恐怕事情并不会如同自己预料的那样进行?
  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传来异动,很多人忍不住打开房门往外探头查看,然后便看到大明的锦衣卫层层包围住了东瀛使团的院子,让他们负责人出来说话。
  加藤清正一身日本武士服装,穿着木屐、腰间配着武士刀就从房间内走了出来,眼前这些人身穿飞鱼服、手握绣春刀,这就是大明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也不过如此,恐怕只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朝鲜使团之人指控东瀛使团无故挑衅闹事、打伤对方,陛下已经听闻此事,特命本官前来彻查此事,还请加藤君交出肇事者,不要因为个人之举,招致两国之间不必要的纷争。”
  李文贵声音稳稳当当,作为皇帝的亲舅舅,李文贵在京城内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面对区区东瀛倭人,李文贵根本就没有普通大明百姓谈倭色变的情况,语气十分强势。
  加藤清正看出来自己在大明宫廷内部埋下的棋子没有发挥作用,心里默默骂了一句,面上却是充满了肃杀:“这位大人,我们和朝鲜人确实有些纠纷,但这也是朝鲜人出言不逊在前,为何大人唯独对我们如此咄咄逼人?只是因为朝鲜人战力不如我们,技不如人么?”
  说完,加藤清正面上不屑地看向朝鲜使团闻声出来的几个人:“难道大人确定要因为这点纠纷,偏帮朝鲜人吗?”
  能来出使大明的,都是精通汉话的,正常交流没有问题,加藤清正料想大明会顾忌到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会贸然对他们动粗,毕竟为了几个朝鲜人,不值当。
  而这本身,就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
  所以他的口气,依旧很高傲。
  李文贵不是文臣,没有那个耐心和加藤清正耍嘴皮子,他直接将朝鲜使团的长官找了出来,让他去认人。
  崔博作为此次的出使官领头人,立马站了出来,指认了五名东瀛武士。
  李文贵单手举起,食指中指微微弯曲了两下,马上一队人就冲了进来,准备对这五人进行抓捕。
  东瀛人没想到李文贵一点情面都不讲,顿时立即个个从腰间抽出了武士刀,双方人马对峙当场,焦灼气氛一触即发。
  第171章
  李文贵双眉蹙起,直直看向加藤清正,语气也变得不善起来:“加藤君,你这是何意?是准备继续闹事吗?”
  加藤清正如今也不过二十几许,又是武将出身,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此刻脸色冰寒,说出来的话并不客气:“李大人,您又是什么意思?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审问我们的人?难道您是在宣战?”
  李文贵冷嗤了一声,他今日既然有了万历的死命令,有了秦修文额外给他的“关照”,那么就不会去在意最后闹成什么样子。
  “加藤君,在大明的土地上,就要遵守大明的律法!朝鲜人那边我们自然也会去审问,这不劳烦你费心,我们大明有严格完善的律法去处理这些事,容不得你们来插手!”
  然而,尽管李文贵的话已经极为不客气了,东瀛使团那边却无人收起刀剑,个个虎视眈眈地看着大明的锦衣卫,完全没有想要服软、束手就擒的样子。
  李文贵的耐心全部耗尽,再次扬了扬手,神机营小队直接从后方绕到前方,燧发枪黑洞洞的枪口直指东瀛使团,只要李文贵一声令下,首先就是神机营的人大面积扫射,然后再是锦衣卫冲进去抓捕,到时候血流成河、厮杀成一片是注定的结局。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