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秦修文冷眼旁观着东瀛使团的不可置信,蒙古部族的忧心忡忡,以及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面上跟着大明朝臣一起恭贺,但是眼底却闪过极大的震惊和盘算。
  秦修文的目光从努尔哈赤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又马上收了回去。
  这位就是历史上未来的清太祖,又一次地以异族人统治整个中原大陆,且延续了近三百年的开创者。
  努尔哈赤他今年也就三十岁,身长八尺,凤眼大耳,骨骼雄伟,秦修文想到历史上记载他戎马生涯四十四年,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军事家,同时在许多对外邦交上面、对内的政策上面,都有开创性的见解和行动,可以说,将他和万历提出了一起比较,只说个人综合素质,万历确实输了。
  努尔哈赤多次以少胜多、战胜明军,可谓是用兵如神,对蒙古是连消带打,又是联姻又是封赏又是编旗,竟然在大明和蒙古之间杀出一条血路,一统万里江山,这样的人,说一句当世英豪也不为过。
  但是万历作为君主,于秦修文而言,最好的一点,就是听劝。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弥补他的任何缺点了。
  努尔哈赤再如何英豪在世,流的也不是汉人的血,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他们女真族也就是以后的满族人的利益为先,对汉人更多的是无奈之下的融合,为了平稳局势的妥协,到了后来,他的后代更是被中原文化所侵蚀,自己也异化成了汉人的一部分,才能平稳政权三百年,否则早就如同元朝一样,不到百年就得灭亡。
  现如今的努尔哈赤才三十岁,他有的是时间继续开创他的天下,但是秦修文却不想给他那么多的时间了。
  再观其入京之后,对大明恭敬有礼、安稳顺从的表现,使团内部团结一心,被整治的妥妥帖帖,谁能想到此人将是把大明覆灭之人?怀着惊世骇俗的狼子野心!秦修文考察至此,已经明白此人果然如历史上记载的一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心家,同时,必须得早日除掉此人。
  秦修文杀心已起,努尔哈赤猛然间感觉到背上一寒,明明是盛夏的天气,怎么会寒?扭头看向四周,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后面的朝贡和大明臣子的贺礼,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而这次朝贡完,等到大明封赏的时候,大家还发现,大明的皇帝变得“小气”了。
  大家得到的封赏,要么只是与他们朝贡的价值相当,要么还少于他们的朝贡价值,再算上来回的车马费,这是血亏啊!
  只是刚刚火枪火炮的威慑力还在,就是一向吵得最欢的蒙古各部,这回都铁青着脸,没有人去闹。
  这次的万寿节,大明人都是过得开开心心的,而他们这些想要趁机揩油、过来大捞一笔的各国使团脸色都很不好。
  蒙古部族的人甚至私下里嘀嘀咕咕,频频往女真族还有东瀛人使团的方向看去,商量着要不要万寿节结束后,他们一起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连纵合横,不只你们大明人会,他们也会!既然大明表现的那么无耻,那么他们也不是好相与的,到时候大家一起联合联合,给你们搞点事情,让你顾头不顾尾,搞得满头包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蒙古各部不是好惹的,更不是你们这一星半点的东西就可以打发的!
  蒙古人心里发着狠,即将要散席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鸿胪寺的拜帖,邀他们明日在鸿胪寺一叙。
  瓦剌、朵颜卫和科尔沁部使团的首领都收到了,大家面面相觑,互相打探着消息,但是所有人都摇了摇头,并不清楚鸿胪寺的官员找他们什么事情。
  鸿胪寺是负责和他们接洽的部门,这个他们是清楚的,但是他们来明朝的京城已经半个多月了,鸿胪寺的人除了安排他们吃住,也没有和他们有什么过多的接触,原本万寿节结束后,最多再停留几天,他们就要回去的。
  早不来找他们,为何偏偏是这个时候?
  “反正鸿胪寺离我们会同馆也不远,明天就先去听听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尔沁部的□□是个直性子,先开口发表意见了。
  瓦剌的吉布哈有些担忧:“该不会是大明人说的那种鸿门宴吧?”
  □□笑了:“鸿门宴?我看今天这就算是鸿门宴了,还是个杀鸡儆猴宴!不过也说不得是觉得自己做的过了,要重新和我们谈一谈到底要给我们多少赏赐呢!”
  朵颜卫的哲布理智道:“既然如此,刚刚我们说的话,便先搁置,反正最差也不过如此了,明日先听一听大明官员到底如何说,再做决断。”
  这三个部族,是如今蒙古各部的主要领头者,基本上他们做了决断了,其他蒙古部族的人也会跟上。
  蒙古那边去年冬季开始就一直在下暴风雪,蒙古是游牧民族,养马赶羊他们擅长,像中原人一样种植土地却是不擅长,一遇到暴风雪,他们没有储存粮食的习惯,日子就会特别艰难。
  日子艰难的时候蒙古各族会怎么做?会朝身价丰厚的邻居大明“借粮”,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除了在大明边境“借粮”,每年万寿节朝供也是他们“借粮”的好机会,但是今年却是平来平往,根本没有在朝供上占到任何便宜,加上去年冬季雪灾以来,水草不丰,饿死了不少牛羊,部族里的百姓这次可是对这次朝供充满了期待的,盼着他们满载而归,好让他们紧绷的头皮松快一些。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