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秦修文嘴唇颤动了两下,想要叫他师娘过来,可是喉咙口就像被堵住了一块巨石似的,一点都发不出声音,过了许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文氏刚刚去给秦修文端茶水去了,等从厨房出来,走到小院的时候,她一失手,直接打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到了她的脚背上,她去恍然未觉,她快步走了过去,看到了宋纁的模样,嘴巴里“啊啊”叫了两声,有些茫然地看向秦修文,等看到秦修文脸上都是泪水,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顿时哭倒在了宋纁身上。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秦修文的眼眶中蓄满了泪水,他忍不住跪了下来,给宋纁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这个给了他无数支持,待他如亲子的师父,再也睁不开眼睛看他一眼了,在这个初秋,永远地与世长辞了。
  那个会骂他鲁莽,责备他不信任别人,将自己所有的政治资源全权托付给他的老者,此生再难相见了。
  第180章
  宋纁走后的第二天,文氏也跟着一起去了,并非自裁而亡,而是自然而然地睡在了宋纁身边就一起去了。
  生时两人是少年夫妻,患难与共,宋纁做到了一辈子只守着一人过;去时两人依旧双手紧扣,面色安详,仿佛只是沉沉睡去一般。
  秦修文在宋纁之子到之前,为其夫妻二人料理了后事,用最昂贵的棺木打造了两个棺材,整理了宋纁生平最爱的各种名家字画作为陪葬品,在这一刻,秦修文不想去思考这些东西有没有意义,他只想做一些什么。
  宋纁门人学生众多,为官清廉正直,被万历追封为一品太师,再加上有秦修文这个关门弟子在,许多前来吊唁的人,不管是为了彰显自己是和宋纁同道中人也好,还是巴结秦修文这个实际上的户部一把手也罢,总之宋府小小的宅院里,客人络绎不绝、香火就没断过。
  宋纁之子宋磊再三拜谢秦修文操持了这场丧事,怀着沉重的心情,将父母的棺椁扶送回商丘老家,京城中的许多百姓都从“京报”大篇幅的报道上知道了宋纁生平事迹,皆感动于他的人品贵重、作风清廉、一心为国为民,自发地设下路祭,送走这一位可以载入史册的名臣。
  秦修文自宋纁离开后,沉郁了一段时间,好在已经回到老家的季明志知道了此事后,写信过来特意开解他,言道生死乃是天命,人生七十古来稀,宋大人是寿数到了,虽然可惜不舍,但也是喜丧了,而活着的人更应该担负起逝者的遗志,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这样就算有一天在地府重逢,说起旧事,也可以开怀畅笑矣!
  季明志之前在京城也呆了小一年时间,那时候刚刚听闻秦修文拜了新师父的时候,对着宋纁还有点别扭,不过两个小老头后来慢慢地倒也挺能谈到一起去:宋纁喜欢听季明志讲述秦修文少时之事,同时乡间生存教书也有其智慧,并非一层不变,再加上季明志为人豁达、心胸开阔,宋纁很是愿意交他这个朋友;而季明志羡慕宋纁坐拥如此多的古籍,学识深厚,名家名卷的记载信手拈来,而且当官这么多年,一直恪守本心,让季明志十分钦佩。
  季明志在京城的时候,经常有事没事就去找宋纁喝茶下棋,同时其他时候就是想帮秦修文相看女子成亲。
  等到秦修文发现了这个苗头后,他无奈地和季明志坦明心意,直言先立业再考虑成家之事,如今自己心无挂碍,才能更好地为朝廷办事。
  季明志一开始不理解秦修文的话,但是等他深入接触了秦修文目前的生活以及他的忙碌程度后,他也不由得有些哑然。
  一个男人,如果忙到根本没有任何时间顾及到后院的程度,哪怕有贤妻良母为其打理后宅,生儿育女,承担绝大部分的事物,但是家中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琐碎小事需要他处理。
  不要以为封建社会的男人,就真的可以对后宅不闻不问了,至少子女的教养问题,家人的生病看病,各种节日生辰重大时间节点总要出席的吧?以秦修文如今的忙碌程度,季明志都无法想象,秦修文若是成了家,如何要在他已经被排的满满当当的时间表里,再挤出时间处理家事。
  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看秦修文的意思,竟也有同样的志向。
  李明志心中就算是再是可惜焦虑,也只能按耐下来。
  此事,只好作罢。
  季明志带着点小遗憾,但是更多的是对自己这个最关心的徒弟的自豪回去了老家,并且依旧时不时写信殷殷叮嘱秦修文,公务再忙,也要以身体为重云云。
  秦修文看罢季明志的来信,空落落的心里才觉得又找回了些什么,同时心里愈发地想将大明的颓势彻底扭转过来,若是以往只是为了他个人的发展、前途、理想的话,如今他的肩上,更是肩负了他师父的遗志和向往。
  愿他亲手打造出来的盛世,真的能如师父宋纁生前所愿。
  秦修文重振旗鼓,投入到户部的工作中去,如今秦修文暂代户部尚书一职,宋纁卸任后,万历迟迟没有指派新的人上任户部尚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秦修文留的位置。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