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而至于这个选出来的太子到底资质如何,到底适不适合坐上那个位置,其实大家并没有这么在乎。
  这是所有人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位他们想要推举成为太子的大皇子。
  朱常洛小小少年,整个人哪怕是跪在地上,也是背脊挺得笔直,仪态从容,表情不卑不亢,被这么多朝臣和万历盯着,也没有一丝慌乱之态,但是语气认真,态度笃定,要为他的师父洗脱冤屈:“父皇,刚刚儿臣在外面听到,周侍郎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说秦先生勾结藩王,那藩王说的想必就是潞王叔父吧,既如此,先生昏迷不醒,难道叔父也昏迷不醒了么?既然有当事人在,何不让人当堂对峙?”
  潞王远在卫辉府,无召不得入宫,为了这样的事情,召来潞王,简直和直接说潞王造反一个意思了,这是要把人往死里得罪啊。
  支持许国的大臣们心里一慌,他们只想弄倒秦修文,但是并不想和潞王斗啊!
  许多人悄悄看向了许国,等他拿主意。
  朱常洵哪怕到了现在,也和他皇兄朱常洛照旧不对付,小的时候是受母亲挑唆,长大了一些他自己也清楚了,大皇兄是他想要那个位置的绊脚石,是他的竞争者,两人不可能是友好的关系。
  但是先生告诉他们,为君之道,可以用堂堂正正的阳谋,而不可用低贱的阴谋,他们要登上的位置,若是靠阴谋得到了,那么是万万百姓的灾难,是朝堂的灾难,是大明的灾难。
  只有靠真本事坐上了那个位置,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天下归心,朝臣顺服。
  当时朱常洵就领会了秦修文的意思,他和皇兄可以公平竞争,先生从来不偏向任何一个人,但是若有人用了一些鬼蜮伎俩去加害对方,那么秦先生是一定不会顺服他的。
  秦先生带他们学了那么多的知识,跟着秦先生读书,才让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井底之蛙而已,世界广阔,天大地大,规则都是有能力者去打破的,他朱常洵并非只有做皇帝一条路可以选。
  这三年来,秦修文不遗余力的教导,教授的并不仅仅只是知识和眼界,更是一个为君者的心胸。
  相比于朱常洛和朱常洵展现出来风姿的出人意料,更出人意料的是兄弟二人在此事上的齐心协力,朱常洛话音一落,朱常洵也撩开袍角,跪了下来,恳求道:“父皇,圣人说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还没拿到真凭实据,就要来迫害先生,应该将这些乱臣贼子驱逐出朝堂才是!先生人品高洁,声震寰宇,就连那些倭寇都知道要在万军之中牺牲他们的大将,也要刺杀先生,我们大明不说护着,难道还要如了那些倭国人的愿吗?这么一想,若说私通倭寇者,恐怕是那些想要迫害先生的人才是吧!毕竟他们,才是“志同道合”啊!”
  朱常洵小小年纪,说话却犀利的很,甚至因为万历对他的偏爱,讲出来的话更是肆无忌惮,目标直指许国和周邦彦,直接就是将“乱臣贼子”的的帽子,给他们扣了下来。
  朱常洵虽然在后宫中受宠,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些官员之中却入不得他们的眼,满朝上下,除了先生是真心待他,其他人恨不得他夭折在襁褓中才好。
  所以朱常洵讲话,不像朱常洛,还有所顾忌,他是畅所欲言。
  万历的表情有些凝重。
  虽然他还是春秋鼎盛的年纪,但是朱家的万里江山,百年基业,说到底最后还是传到自己这两个儿子手里,现在就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如此维护秦修文,若是这个时候自己弃了秦修文,父子不睦、兄弟阋墙,恐怕就在眼前。
  这是他们兄弟两个第一次联合起来做一件事,也是第一次在朝堂上正式露面,以他们从小所受的教养,不会不知道这里面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但是他们坚定地站在秦修文这一边。
  同时,万历又不得不承认,在秦修文的教导下,他这两个儿子越发地出色了,就连自己一向有些厌恶和不知道如何相处的大儿子,万历都能从其他朝臣的眼中看出惊叹的神色。
  小小年纪,身上已经有了一种沉稳和为君者的气度。
  而这种气度也在朱常洵身上有着隐隐的体现。
  这些气度,哪怕是在万历当年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没有的。
  秦修文将他们教导的,甚至有些过于好了一些。
  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啊!
  而被朱常洵之言,说的更加心惊胆战的是许国和周邦彦,两人再次呈上了在卫辉府搜集到的证据,并且涕泗横流地表示,他们绝对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忠臣,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中饱私囊、贪污走私的罪臣!
  证据确确实实是有的,人证、物证,他们也算是尽自己之所能,搜罗到够多了,毕竟参与之人众多,不可能一点疏漏都没有,但是万历数银子数的太开心了,并且因为有秦修文在,他也慢慢产生了惰性,觉得一切都有秦修文去解决。
  但是如今秦修文并未归朝,生死难料,就算万历想把事情全部推在他头上,底下的大臣和自己的两位皇子,却要坚决捍卫秦修文的名誉,决不允许自己在这个时候给秦修文定下任何罪名。
  事情内里究竟如何,万历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他能当着这么多朝臣的面自己承认自己的问题吗?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