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胤礽似乎察觉到了毓敏的想法,右手手掌轻轻抚过胸口处,对胤禔展颜一笑,
  “孤身为储君,自该时刻为皇阿玛、为大清着想,大哥谬赞了。”
  “太子与其有时间夸赞兄长,考虑国政大事,还不如多勉励自己,勤加练习,也好同大哥一般勇武,而不是在自己输了比试后还故作姿态,做小儿之姿。”
  “大哥说的有理,”胤礽沉吟片刻,微微颔首,一副“你的意见孤采纳了的姿态”回道:
  “大清马背上得天下,一国储君当做的更好才是,孤日后定会日日用功,好为大清效力,给皇阿玛分忧!”
  说完又是幽幽一叹,“说来孤也并非是思虑什么朝堂大事,毕竟孤和大哥都年岁尚小,也帮不上什么忙,也只好在功课、小事上下手,唯有多勤于骑射,忠于本分,少生事端,让皇阿玛不至于操劳国事的同时,再为你我日常小事烦心。”
  胤禔眯了眯眼,又是一声冷哼,
  平常也没见你太子殿下有少生事过,说自己就算了,还拉上爷,
  哼,装模作样,虚伪至极!
  张了张口,还不待他说些什么,一道浑厚嘹亮的笑声传来,“哈哈哈说的好!”
  胤禔脸色一变,忙收神敛眉,回身行礼,“请皇阿玛安。”
  胤礽暗笑一声,亦是行礼问安。
  康熙上前一步,亲手扶起胤礽,摸了摸他的小脑瓜,眼中满是欣慰自豪,“保成长大了。”
  毓敏通过缝隙看着康熙一副“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老怀深慰模样,憋笑憋的嘴唇都快咬破了。
  胤礽眉梢微动,想给胤禔传去个嘲讽的眼神,
  没承想胸口处又传来一阵痒意,只好收敛起想要炫耀的心,拉住康熙的手,
  “是皇阿玛教导的好,儿子日日跟在皇阿玛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在皇阿玛身上学到许多,方才之言,尽皆肺腑。”
  “好好好!”康熙更动容了,自己亲自教养大的儿子就是孝顺。
  “梁九功,去将朕私库里那套红缨骑射用具送去毓庆宫。”
  说完又摸了摸胤礽的小脑瓜,“保成,想用功是好事,但切记不可伤着身子,你是太子,有事自有底下奴才效劳。”
  胤禔脸色一僵,垂在身侧的双手紧握成拳,
  这些时日因皇宠而激起的能与太子一教高下的心,瞬间就凉了大半。
  第6章 三个字让大清太子为我做针线(1)
  胤礽终究还是没忍住,眼角低垂,不屑的瞥了眼依旧跪在地上的胤禔,
  随即仰头,眼神中带着满满孺慕之情,“儿子明白,定会量力而行,不叫皇阿玛忧心。”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这才看向底下跪着的一片人,
  “都起来吧。”
  “老大骑射练的不错,今日优胜,实至名归,这宝弓合该是你的。”
  从身后小太监举着的托盘中拿过那彩头宝弓,亲手递给胤禔,“日后还当好好练习,切记不可懈怠。”
  “是,儿子谨记。”
  胤禔双手接过这张期待已久的宝弓,心中却早已不复初时的激动。
  宝弓又如何,比起皇阿玛私库里的宝贝,这一张弓又算得了什么?
  “太子爷不愧是万岁爷亲自教养长大的,一身气度已尽显储君之风范。”
  “大阿哥不愧为万岁爷长子,稳重勇武,颇似万岁爷当年啊。”
  “太子爷聪敏仁孝,年纪虽小,却已有储君之仪,大阿哥健壮赤诚,勇武不凡,实乃大清之福、万民之福。”
  ……
  “哈哈哈哈。”听着四周八旗子弟,侍卫统领们的话,康熙心情甚好的大笑两声,大手一挥,“赏!”
  “多谢皇上!”
  一番恩赏过后,有小太监来报佟国维到了,
  康熙就带人回了乾清宫,留下胤礽、胤禔二人面面相觑。
  一时间,沉默四起,气氛变得诡异,
  半响后,胤褆率先咬牙开口,“你竟敢故意给爷挖坑?枉你还是太子,这等小人手段……”
  “是大哥你自己蠢,皇阿玛就在不远处的高台上,难道还真以为听不到你我的针锋相对?”
  胤礽不屑的瞥了眼气冲冲的胤禔,“啧,只长岁数,不长脑子。”
  “你!”胤褆气急败坏喊道。
  “孤听得到,大哥不必大喊大叫的,白白让那些奴才们看了笑话。”
  胤礽一边说,一边把悄摸摸往外探头的毓敏按回衣襟里,
  “大哥这样看着孤作甚?难道还想要跟孤动手不成?”
  “哼。”胤禔没好气地重重哼了一声,眼中的厉色收敛了些许,咬牙切齿道:“您是太子,我不过一光头阿哥,如何敢?”
  “倒是难得从大哥口中听到这样有道理的话胤礽一扬下巴,语气骄矜,
  “平日里因你虚长几岁,许多事孤让也便让了,可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肖想便可肖想得了的。”
  胤褆的怒火显然已经冲到了脑门,死死瞪着眼盯着他,紧握的拳头已然扬起,
  在他彻底憋不住的前一刻,胤礽适时后撤一步,语调拉长,
  “得了,孤言尽于此,大哥可好好想想,日后见到孤记得恭谨着些,毕竟……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相信大哥也懂。”
  说完便不再理会胤褆,转身迈着步子回了毓庆宫。
  胤褆紧紧盯着他小小的背影,眸中闪过暗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