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距离长白山最近的望阁上有两个值夜的打更人,一个男子盘腿坐在地上昏昏欲睡,一个女子则是正坐在桌前俯首写信。
  子时刚至,她首先听到的是一声异常尖锐的鸦啼,接着,千万只乌鸦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声音在周围的寂静中显得突兀又惊悚。
  她被吓了一跳,抬头往长白山的方向看去,借着手边的烛光,只见无数黑影从长白山上扑腾而起!
  “出事了!出事了!喂,别睡了,快醒醒!”女子在望阁上值守多年,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即心中大骇,猛地一拍另一名打更人的肩膀。
  正在打盹的男子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看向前边景色:“怎么一惊一乍的,这是怎——”
  然而,等视线重新变得清明,他剩下的半句话没有来得及问出口就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颤抖着双手指向长白山,恐慌道:“这、这是......”
  “万鸦齐鸣,是鬼、鬼——”女子吞了口口水,没有说出剩下的那个字,话音一转,问道,“丰雪镇距离长白山最近,最近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男子结结巴巴道:“没、没有啊......”
  女子骂了一声,继而拿起手边的梆子就往挂在墙上锣鼓上用力敲去!
  咚!咚!咚!
  咚!咚!咚!
  锣鼓连响六声,两重一轻,代表整个辽东进入特级警戒,大小城镇封锁所有进出通道,所有居民一律不许外出,等待明寒宗派人进行救援。
  一个锣鼓被敲响,附近很快有三三两两的锣鼓响应,接着,更多望楼上的打更人纷纷响应,整个辽东的锣鼓声很快连成一片。
  锣鼓声传递消息的速度极快,但段宝银的速度更快。
  她不断往万水上注入大量灵力,朝辽东外一路风驰电掣,几乎每当剑影掠过一处地方,下一瞬,锣鼓声就紧随而至。
  被如影随形的锣鼓声一路追赶着,段宝银赶在辽东全面封锁之前离开。
  辽东归明寒宗管,且五大宗之间平日里彼此互不干涉,要合作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所以出了辽东,她现在就暂时安全了。
  但她只是松了口气,没有放下警惕,找了片月光和灯火照不到的阴暗处停留片刻之后,就又继续赶路。
  在接下来的五日,段宝银一直不敢睡觉,实在累了最多也就是躺在万水上闭会儿眼睛,还有拿出包袱里的食物吃上一点,一口气来到了金陵城。
  正如会宁是辽东的中心、明寒宗的所在,金陵则是江南最繁华最大的城镇,这里同时还坐落着赫赫有名的千篆宗。
  来到阔别多年的金陵和离开长白山时一样,都是寂寥的深夜,段宝银趁着夜色的遮掩下了万水,走路到一家小客栈中,付了些银两就得以入住。
  一路上几乎不眠不休,段宝银累得够呛,只觉得整个人都快散架了,进了房门落好锁、拉上帘子之后,就抱着万水躺到了床上。
  虽然已经困得感觉随时会昏迷过去,但由于没有听惯了的鸦啼,段宝银一时觉得非常不适应,只好尝试在脑海中回忆着自己在长白山上的小屋。
  在长白山上的小屋里,只要侧过头从窗外看去,就能看到满树满树上影影绰绰的乌鸦......
  隐隐约约之中,她好像真的在脑海中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乌鸦,它们站立在枝桠上,一动不动。
  一只乌鸦,两只乌鸦,三只乌鸦,四只乌鸦......
  数着数着,段宝银收紧了怀中的万水,渐渐有了睡意,许久之后才失去意识。
  一夜无梦。
  没有乌鸦将人闹醒,段宝银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
  她扒开帘子的一条缝隙,一束阳光射入房间内。窗外的街道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即使隔着一扇窗子,都能感受到外面的热闹。
  段宝银一下子将帘子全部拉开,顿时光明满室。
  她简单洗漱了下,梳好双丸子头,背上万水,再提了包袱,就离开了客栈,来到街上。
  金陵的街道不知比丰雪镇要宽上多少,地面干净到几乎一尘不染,两边的树木又直又高,顶端的树冠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来来往往的人们衣着打扮落落大方,路边没有丰雪镇里随处可见的摊子,取而代之的是秩序井然的一排排店铺。
  段宝银从小在长白山这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长大,没有见过什么人,一直都有些怕生,虽然前世在拜入仙门之后,已经逐渐学会与人打交道,但久违突然又见到这么多人,还是隐隐发怵。
  感受着背上沉甸甸的重量,她才安心起来,鼓起勇气踏步进一个饭馆。
  在饭馆中饱餐一顿之后,她去的第二个地方是裁缝铺子,买了几条袖子很长的粉裙,垂下双臂的时候,袖子能将手全部遮住。
  乘元宗中人喜着劲装,窄袖用护腕束起,呼风唤雨起来干脆利落。千篆宗则不同,几乎人人都是宽袍大袖,衣诀飘飘,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便于藏符罢了。
  换好了新衣裳,段宝银又去买了些符纸和朱砂。之前在辽东的时候,用血来画符画阵是迫不得已,若是有符纸和朱砂,就不需要动不动流血了。
  准备完必需品之外,段宝银站在街上想了想。
  距离仙门大选还有差不多十天的时间,千篆宗就在金陵小麦半岛的对面、隔着一衣带水的岛屿上,届时的仙门大选也会在那里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