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怜枝一把将纸从他手中夺回来,“说了你也不知道……快还我。”
  斯钦巴日不屑地轻嗤一声:“你们大周人,就爱写些文邹邹的诗,看了稀里糊涂的,叫人头疼。”
  这要是以往怜枝听他这么说,这两人定是少不了一番口舌争论,势必要牵扯出一“恶战”,谁知今日怜枝竟然出奇地沉默。
  “……你怎么了?”斯钦巴日察出几分不对来,“这就生气了?”
  怜枝干笑两声,抬手轻轻一推,“哪儿来得那么多气去生。”
  说罢转过头——可当他背过身的那一刹那,沈怜枝面上牵强的笑便如同潮水般消褪,面上只剩下深深的忧愁与哀伤。
  他想起了陆景策塞进他袖间的物件——那是一副卷起来的,他的小像。
  画上他抱着一株并蒂莲花,未束发,发丝被一支簪子挽起,画上他笑得明媚,而怜枝清楚记得那一天——
  那一日,他终于与表哥互通了心意。
  第35章 败露
  沈怜枝十九岁那年,大周与夏国之间的战事如火如荼,夏军攻势凶猛,将周军打得节节败退,周帝被气得口吐鲜血,险些就要驾鹤西去。
  后宫妃嫔们日日啼哭不止,太后愁得一病不起,彼时正值六月,原先花团锦簇的御花园在一夜之间残败凋敝,零落一片。
  蓬莱池中早该盛放的荷花亦是花苞紧闭,翠青色的荷叶叶边发黄,尽显荒凉——宫中诸多异事,闹得人心惶惶,华阳长公主亲自去请了青山庵方丈来宫中做法事,可方丈看罢,只是摇一摇头。
  几月后,周国大败,痛失两座城池,皇帝遣使送去求和书,彼时尚在人世的苏合大单于便提了和亲休战——是以皇帝不得不忍痛将自己唯一的公主送到大夏去。
  那时已入冬,长安城飘起了雪子,可蓬莱池中的莲花却开了——
  那会儿怜枝正靠在陆景策身上看书,看得接连打哈欠,翻过一页,只见小安子行色匆匆地跑进来,“殿下!世子殿下,出大事了!”
  “蓬莱池…蓬莱池里的荷花开了!”
  怜枝瞥了眼殿中的暖炉,嘻嘻笑道:“小安子,你说什么胡话呢?外头还在下雪,哪还能开莲花?”
  “真的…是真的!”
  怜枝还要笑他胡说八道,却听边上的陆景策开口了,他伸手抽走怜枝捏得皱巴巴的书,又和缓开口道:“荷花开了,这是好兆头——怜枝要不要去看看?”
  他勾起唇角:“也好过看书看得睡着,嗯?”
  怜枝红了脸,遂与陆景策结伴跟在小安子后头朝蓬莱池处走去。
  寒冬腊月里开荷花,实在是闻所未闻,宫中一传十十传百,要不了多久便团团围在蓬莱池边看这稀世奇景。
  宫人们见着他们,福了福身后便散开了。
  怜枝撑在白玉栏杆边往池中探头,果真见着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地开在水池中,荷叶也是青翠欲滴,他转身扯了扯陆景策的衣袖,激动道:“哥哥,你看!”
  雪落在荷花瓣上,这世上竟还有如此之奇景,沈怜枝一颗心砰砰乱跳,抬手要去折那株离自己最近的并蒂莲花……可惜那莲花可望不可及,他大半个身子都探出去了,还是够不着。
  怜枝正苦恼,而后脚下便凌空,是有人将他抱起了,怜枝转过头:“表哥?”
  “别怕。”陆景策笑着看他,“去折吧,不会叫你落进水里的。”
  怜枝便高兴了,伸着手臂将莲花折了下来,可还不及回到栏杆后,便觉得腰身一松,整个人也要往池里坠去——“啊!”
  沈怜枝扑腾着两只手,猛然闭上眼睛,可就当他觉得自己要一头栽进水里的时候,又是一股力道将他拽回栏杆后,他听到了陆景策闷着坏的笑声:“看,表哥说了,不会叫你落水的。”
  “嗬……嗬……”怜枝费了好一会功夫才稳住了心跳,他气表哥作弄于他,遂瞪了陆景策一眼,不肯再跟他说话,背过身就要走。
  “怜枝?这株莲花也不要了?”
  沈怜枝只管往前走,一眼也不看他。
  “怜枝,怜枝?”
  沈怜枝气恨地答:“不要了!”
  身后那人顿了顿,好一会都没再说话,怜枝以为陆景策没再跟上来,遂犹犹豫豫地回头看了一眼——陆景策就站在他身后,怀里抱着那株莲花,唇角微勾,好像并不意外他会回头。
  “生气归生气,可你还是舍不得我的,是不是?”陆景策轻轻问他。
  怜枝的面上浮起一层薄霞,两只手借着宽袍掩饰扭在一起。
  他那点不自在的小动作自然躲不过陆景策的法眼,他低笑一声,走上前将并蒂莲放在怜枝怀中,怜枝微微昂头看他,只见陆景策笑着念了一句诗——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他那如月色般的清浅眸光落在怜枝身上,怜枝的脸更红了,指甲掐着莲花的枝茎——陆景策的手覆在他面颊上,叫怜枝抬起头来看他,“怜枝……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诗?”
  南朝《西洲曲》,是求爱诗,莲子,谐音怜子,……怜枝的呼吸愈发急促,心如擂鼓,他不敢想,不敢想哥哥是不是也……
  可还不等他理清混乱的思绪,两瓣唇已被覆住了——清浅的、温和的吻,蜻蜓点水,一触即分。
  陆景策柔和地注视着他,不曾再开口,可他想对怜枝说的所有话,全在那个吻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