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只是,臣还有一言……等即便倾尽所学,也不敢妄言定能挽回娘娘凤体。若娘娘遭遇不测,臣等虽万死难辞其咎,只恳请陛下念及臣等一片忠心,勿要累及无辜家人。”
他们这么说,相当于告诉魏溱,此法,凶险异常。
龙椅上的男子紧攥扶手,几乎要将坚硬的金椅生生捏碎。
“就依你等之法行事,若成,朕必有重赏,若败,朕亦不会妄加株连。”
刘院判赶忙叩首谢恩。
他站起身,再一次面露难色:“陛下,无根香的配方中有一味极为关键的药材——‘艽翎子’。此树生长条件极为苛刻,近年来几乎在大晋境内绝迹。若要配制出无根香,这‘艽翎子’不可或缺。”
说着,刘院判从袖中取出一物,轻轻展开,呈现在皇帝面前。
那是一片干枯的树叶,色泽泛黄,形如银杏,边缘略带锯齿。
而在这片树叶之下,还藏着一朵干花,花瓣细小,色泽淡雅,散发着一股异香,正是“艽翎子”之花。
“臣斗胆,请求陛下尽快寻找此树,采集‘艽翎子’。”
魏溱看着那树叶,目光变得深邃。
“朕知道,哪里有这种东西。”
瑞陵城钱州桥之南,九岚山山脚,乃是大晋国宝华寺。
佛寺每月仅开放七次,这日,正是宝华寺闭庙静修之日,山间云雾缭绕,万籁俱寂,唯有两三沙弥手持扫帚,轻拂青石古道。
小僧听到一阵动静,抬头望去,只见山脚下,黑压压的士兵如同潮水般涌上,身披厚重的黑犀甲,腰佩长剑。
乃是皇宫禁军侍卫。
侍卫们将宝华寺围得水泄不通,为首凌云统领道:“禁军奉旨前来,请速速通报净空住持!”
他命禁军侍卫将宝华寺的僧众全部困在大殿内,自己则率领一队精锐,往后山而去。
小沙弥匆匆赶往住持的禅房,气喘吁吁禀报:“住持,出大事了!”
净空大师胡须银白,端坐于蒲合之上,神情淡然。
窗外竹影婆娑,微风轻拂,魏溱推开木门,抬腿步入禅房。
“净空大师,可还记得朕?”
他缓缓走近,高大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墙面镌刻五百尊金铜铸罗汉像,静静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
老僧缓缓睁眼,看向他。
面前男子身着明黄色龙袍,威仪不凡,可他眼中的疯魔,与先前那个搬石填崖的将军府少年,似乎没什么不同。
他微微颔首,淡然笑道:“老衲虽不问俗世久矣,但皇上的龙颜,老衲又岂会忘却?不知皇上此来,所为何事?”
“当初朕在九岚山悬崖,清楚记得身边都是艽翎子树,可如今,为何那些树全部消失了?”
净空自语道:“艽翎子,其花能制无根香,可让人忘却尘世痛苦……”
“皇上当初为了填平山崖,已将后山所有树几乎砍伐殆尽,皇上忘了吗?”
“不可能!”
他唰地拔出长剑,直指禅房中央那座庄严的金身佛像:“你敢当着他的面对朕说,这里没有艽翎子吗!”
净空垂下眼帘,双手合十,低喃了句禅语。
“皇上当年,也曾侍奉我佛,虔诚擦拭我佛金身。”
魏溱冷笑:“若不能救人性命,身塑金身又如何?若不能为皇权所驯,神佛百万又如何!”
“朕今日所求,不过是一株艽翎子,以救心爱之人一命,大师何故百般阻挠?”
皇权所驯。
好一个……为皇权所驯。
净空大师捻着手中佛珠,良久无言。
“净空,你非要逼朕吗?”
“皇上请回吧,即便您毁我佛金身,烧我经书,老衲仍是这个回答。”
青灯明灭,映入男子深冷长眸。
“朕能填平悬崖,亦能求来艽翎子。”
说罢,他转身离去,踏上九岚山的千层石阶。
掀起衣袍,缓缓下跪,随后是额头重重磕在石阶上的声音,疯狂而坚决。
日升日落,他就这样一连跪了三日,未曾合眼。
膝盖处已是血肉模糊,鲜血顺着石阶一路滴落,他不让任何人陪他,就这么在宝华寺内膝行跪着,仿佛一具没有痛觉的活死人。
僧侣们惊恐不安,谁也不敢去打扰这位执着的帝王。
净空远远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
“人欲似兽,魔障易陷……”
老僧轻叹了声。
第58章 苏醒
“元武十六年, 淮南王率军突入皇城,血染金銮,弑君于御座之前。”
“危难之际, 大将军魏溱点齐兵马,誓师勤王,率邓州军荡平逆贼,恢复社稷安宁。”
“而后,魏将军于朝堂之上,手捧先帝遗诏, 宣读其生前密令, 言及若遇不测,当由忠勇之臣承继大统。众臣闻之, 一致推举魏将军登基为帝。”
“圣上即位后, 改国号为永靖,称永靖帝……”
雪覆禅林,铺了满地清光, 透着料峭寒意。
禅院内, 士子柳庭轩一身绀色儒衫,手持书卷,为榻上女子诵读晋史, 声音温润。
每隔两三日,便会有像他这样的书生前来, 手持书卷, 为皇后娘娘讲解史书或是当下时兴话本解闷。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