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他下巴抵在她发间,用自己的温度暖她。
周漪月渐渐不会再做噩梦了,朝珠宫恢复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宫里开始张罗着,只是经此一遭,周漪月趁机向张总管提了意见,想换掉身边宫人。
张忠只能战战兢兢按照她的意思办。
紫菱伤还未好全,周漪月身边只有玉瑶伺候,正拿这玉梳给她绾发:“娘娘,先前在尚方院带回来那个丫头,娘娘准备如何安排?”
周漪月头未抬:“给她安排些粗活罢,不必近身伺候。”
“是,娘娘。”
朝珠宫过了段清净的日子,周漪月情绪渐渐平稳,似乎不再被噩梦所扰。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狡貌香炉熏着檀香木片,偌大的御桌上,奏折堆积如山。
御桌前的人将那些奏折一个个翻开,不时拿笔圈画,刀刻般写下“阅”字。
半柱香时间后,他陡然掷出手中朱笔,揉了揉眉心。
“都是些混帐。元武帝这个老猪狗,死了都不让朕安心。”
皇位已易,但朝堂之上旧臣势力仍存,他们或明或暗地效忠于那个死人,对他这个新帝心存芥蒂。
这一刻,他恨不得将此人从坟里挖出来戮尸,好解他心头之恨。
宫人端上一盏热茶,宫人趋步上前,给皇帝揉肩按背。
凌云在一旁适时道:“陛下,可要臣去请皇后娘娘前来?”
魏溱阖着眼,掀起眼皮,沉吟片刻:“凌云,她为何还会记得之前的事?”
凌云回道:“陛下,人的体质与心境不同,想来某些深刻的记忆,不会被轻易抹去。”
案前那人沉默良久。
“跟许家人说,让他们来宫中探望皇后。”
“是。”
没几日,许家二夫人陶氏,带着许家十四娘,也就是皇后最小的族妹,乘车入了宫。
陶氏是个雍容端庄的女子,衣衫谨雅,一举一动皆是世家风范。
周漪月吩咐宫人赐座,拿上几盏茶点:“母亲,小十四,不必拘礼,快快请起。”
许十四娘安静吃着那碟牛乳赤豆糕,母女两对坐着,说了些体己话。
陶氏不经意将话题引向皇帝,说起当初他是如何心系皇后。
“娘娘昏迷那两年,陛下新帝即位,几乎每日都去看望娘娘,亲自喂药,揉腿,更不惜辛劳抱着娘娘入山林,只为让娘娘呼吸些许新鲜空气。”
“如今娘娘和陛下苦尽甘来,真乃上天保佑。”
她拈了拈手中锦帕,擦拭眼角。
周漪月微笑颔首,陶氏看着那笑,不知为何,竟看出些心惊的意味。
“先前在宝华寺,母亲给我引见的柳公子现在如何?”
“还在府上,柳公子正在准备三月殿试,你父亲说说此子才情出众,学识渊博,定能中举。”
“如此甚好。”
周漪月心中已有了计较。
“大伯父家的六弟武艺高强,若是能在军中历练一番,定能建功立业,为家族争光。”
陶氏听出她的意思,小心翼翼问:“皇后娘娘可能安排?”
“我们血脉相连,女儿好歹是皇后,为六弟谋个前程并非难事。”
这话便是向陶氏发出了信号,她是向着自家人的。
陶氏心中大喜。
许家和魏家是世交,当初,皇帝突然御驾亲临,要求他们认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为二小姐,还要他们装作是从小养大的亲生骨肉,
那时,他们好生犹豫了一番。
谁承想,这个捡来的女儿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时刻将许家的利益放在心上。
“皇后娘娘如此为家里着想,母亲心里甚是欣慰。”
魏溱当日便知道了此事,也知道了她们的谈话内容。
他勃然大怒,一连数日没再踏进朝凤宫。
金銮殿上的气氛越发死寂,无论是多么迟钝的人,都从空气中准确无误嗅到了肃杀气。
他们生怕触怒龙颜,上朝如上刑。
可偏就有不怕死的。
龙椅上,魏溱缓声问:“礼部的除夕祭礼准备的如何?”
礼部一官员持笏走出,将除夕祭礼一应事宜道来。
魏溱听罢,扬了扬手中奏折,“前几日,礼部的何大人给朕上了折子,说依照礼制,除夕祭礼,朕不能拜自己的生父。”
此言一出,空气霎时凝结,那何大人战战兢兢走出,朝皇帝叩首。
“何大人此言,是要朕当那元武帝的儿子,尊昏君为父?”
“若礼制不允,莫非这江山社稷,朕也得拱手相让?”
怒音落,礼部所有官员扑通一声下跪,当即颤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臣等并无此意!”
“若无此意,那这奏折是废纸了?”
他将奏折扔到他们面前,睥睨那些人。
侍卫们上前一步,将还跪在地上的何大人架起,毫不留情拖了下去。
剑拔弩张的朝会在宫监一句尖锐的“退朝”声中结束,百官双腿打着哆嗦走出金銮殿,如被剥去了一层皮。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