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永乐呢?”
  这句话问的没头没尾, 李进却很快接口道:“公主这两日常在东宫, 同太子妃殿下一道。”
  皇帝挑眉道:“中秋已过, 她们二人还在一块?”
  显然, 太子妃交好永乐公主, 借此来抵挡贤妃等人意图夺回宫权的举动, 并没能瞒过皇帝的眼睛。
  皇帝沉吟道:“先不必管她们, 宫里有些人的心养大了。”
  李进道:“圣上英明。”
  说完这句话, 他的面上浮现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犹豫片刻,而后道:“奴婢昨日听了些浑话,不敢污圣上清听, 只是……”
  皇帝不悦道:“说。”
  李进于是道:“听闻中秋宫宴后,贤妃娘娘请了几位贵主饮茶, 席间不知怎么的,贤妃娘娘指着文婕妤,骂了句自甘下贱,为人走狗。文婕妤当场满脸通红,掩面哭着跑出去了,好几日没出宫门半步。”
  皇帝数日不曾驾幸后宫,下面的宫人不敢拿些后宫小事惊动皇帝。但文婕妤毕竟算得上得宠,很有几分脸面,自然也有法子将事端捅到皇帝面前。
  果然,骤闻此言,皇帝立刻蹙眉,厌恶道:“贤妃猖狂。”
  李进道:“据说从前贤妃娘娘招揽过文婕妤,婕妤如今却同何昭媛走得近了,想来贤妃娘娘是被拂了面子,故而动怒。”
  皇帝听到此处,似笑非笑道:“文氏给了你什么好处?”
  李进笑道:“圣上英明,婕妤赏了奴婢一双镯子,水头极好。”
  皇帝淡淡道:“你这老货,倒戴起镯子来了。她既然给你,你便收着。”
  李进连忙谢恩。
  皇帝冷哼道:“贤妃张狂至极,裴俊那件事,朕替她和三郎抹过去了,她便当真以为无事,可以横行宫中——文氏入宫也有几年了,就晋为充仪,既然她赏了你一双镯子,便将广南道贡上来的那对玉璧一并赐给她。”
  他话中并无一字对贤妃的惩处,却不啻于在贤妃脸上重重抽了一耳光。
  李进应声,心中却悚然。
  年前贪腐一案事发,皇帝大怒,明面上却将一切罪责推到裴侯身上,将齐王好端端摘了出来,对贤妃母子私下申饬,原本定下准备赐给齐王做侧妃的名门贵女也指给了别家,此后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李进本以为皇帝是将这件事揭过去了。
  直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皇帝没有一刻忘记齐王的罪责,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猜忌变得越来越深。
  文婕妤晋位的旨意像落入平静水面的一块石头,打破了后宫表面上的静默。
  这是近几年里,晋位最快的一位宠妃。
  值此关头,文婕妤却仍旧低调行事,鲜少出门。就连原本她刻意交好的何昭媛,也不再过多来往。
  私下里,文婕妤派出贴身宫女,朝何昭媛致歉:“我家主子敬慕娘娘之心一如往日,只是贤妃娘娘的教诲言犹在耳,我家主子羞愧不已,若再受一次教诲,怕是不敢出宫门半步了。”
  这话说得极为委婉,却挑不出丝毫毛病。
  贤妃言辞无礼,已经将自甘下贱四个字骂出口来。文婕妤倘若还要半分脸面,都不可能再状若无事,与何昭媛继续往来。
  随着文充仪闭门谢客,皇帝对她更加看重,宠爱愈盛,风头一时无两。
  后宫中格局大变时,景涟受丹阳县主邀请,出宫去替她撑场面。
  刘冕丢失布防图之事,虽然有皇帝为他遮掩,但朝中最不缺聪明人,即使没有证据,要猜到实情却不难。
  兵部尚书主管六部之一,位高权重干系重大,牵涉的权力更是通天。
  这些日子里,京城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彼此争斗,景涟虽居于含章宫轻易不出门,但她只看太子妃宫宴后更加忙碌,就能猜出东宫亦有意在其中分一杯羹。
  有资格分羹的人不多。
  但想要分羹的人却有很多。
  譬如不自量力的荆侯。
  从前丹阳县主迟迟不肯和离,是因为她只要一日不和离,荆侯就不能扶正他的妾室,他的庶子都要算在丹阳县主名下,只要丹阳县主不松口,荆侯甚至很难绕过她请立世子。
  然而这次尚书府风波后,丹阳县主愕然发现,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竟然妄图搅进这滩浑水中,还自以为能从中得利。
  丹阳县主出身郑王府,眼界非比寻常,顿时意识到荆侯意图找死。
  她纵然厌恶荆侯,却也没有恨到要对方非死不可,难得耐心遣侍从去提点荆侯两句,反而被荆侯会错了意,指桑骂槐一番讥讽之后将侍从逐出府门。
  丹阳县主大为恼怒,于是当机立断,决意和离。
  但在和离之前,她要先打荆侯一顿。
  是的,景涟出宫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因为丹阳县主要打荆侯一顿。
  所以景涟要点齐公主府的人手,前去帮忙。
  论起能自由动用,不必担心泄密的人手,丹阳县主远胜于景涟。
  但要只论起能用的人,景涟则要胜过丹阳县主。
  当年她出嫁时,皇帝赐她三百护卫,都是悉心挑选的精锐好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