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不必她亲口说出来,景涟已经看见了匣口处楚王府的封条。
她望着那只匣子,一时间既是疲倦,又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若在往日,她早就高高兴兴拿过来,看看楚王夫妇又给她送了什么新奇玩意。如今看见楚王府的封条,心情却变得极是复杂。
“收起来吧。”见景涟脸色不好,竹蕊急忙提议。
兰蕊却犹豫着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要不还是拆开看看,谁知道装的是什么,要是再送来个像红菱一样,随时可能引发祸事的玩意,麻烦可够大的。”
景涟的心情顿时更差了。
竹蕊见兰蕊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有心瞪她一眼,奈何想起红菱,只能低声跟着道:“公主若不愿看,奴婢二人拿出去拆了检查检查,若是没问题,就不报给公主,自行收起来。”
楚王与楚王妃夫妇和景涟都是自幼的交情,前者有兄妹之情,后者有伴读之谊,本来极为亲近,但有了红菱那一出,真是令人如鲠在喉。
景涟挥挥手,意思是就这么办。
竹蕊和兰蕊退出去,在檐下拆那匣子,兰蕊一边拆一边用气声咒骂:“丽妃这是恶心谁呢,平白弄个红菱送进来,素日里装的温柔和善,如今倒是忍不住了。”
竹蕊瞪她一眼:“你胆子太大,这话也是咱们能说的?”
兰蕊手下用力,匣子开了,匣中盛一幅珍珠头面,是上次景涟命人给楚王府送山参时,楚王妃程愔说要弄套珍珠首饰,也给景涟打一幅。
兰蕊细细看过,就差拿着珠子对光照几遍,看看珠子里有没有藏东西了:“有的话公主不能说,可是我忍不住替公主生气,你不气?”
竹蕊噎住。
她自然也生气,但兰蕊口无忌惮,她总不能跟着添油加醋:“红菱虽然是丽妃送进来的人,但是公主不是也说了?指使她撞阶的未必真是丽妃。”
事实上,景涟最怀疑的仍然是何昭媛。
这并不是她一味替丽妃在心里开脱,而是这种黑锅旁落,自己干干净净不沾罪名的做派,实在很像何昭媛的作风。
但还是那句话,她没有证据。
景涟不是皇帝,不能像皇帝一样凭着猜测定罪。
兰蕊点点头:“是啊,可是不管到底是谁指使,你就说丽妃往咱们这里塞人的举动是不是真的吧。”
竹蕊没话说了。
兰蕊指指殿内,小声说:“公主为了东宫的事已经够烦心了,偏偏丽妃那里雪上加霜——红菱要是别人的人,你猜公主会不会气成这样?”
第48章 挽留
秋日转瞬便过。
天气转冷, 冬日凛冽的寒风吹遍皇城三殿六宫时,崇德二十一年秋季的风波终于迎来了尾声。
东宫禁令只持续了大约半月, 太子妃的禁足早已解除。东宫失去的宫权想必以另一种形势得到了些许补偿,但同时秦王齐王趁势而起,原本被削减的势力得以回升,就连三王中年纪最末的楚王也接连受赐加封,煊赫风光不必多言。
裴俊乱党一事,随着几位朝臣陆续下狱, 最终指向穆宗时重臣、太傅温诲。随着温诲处死、温家满门抄斩,女眷流放,这起案子像一页沾染墨迹的废纸,轻飘飘地揭过了。
或许是冬日来临, 年末将至,秉持着安稳过年的想法;又或者是为多灾多难的崇德二十一年收束一个尚算好看的结尾, 皇帝开始频繁降下恩旨, 诸如开仓赈济、赦免囚犯, 又加封后宫, 厚赐儿女。
身为世人皆知的皇帝爱女, 景涟拿到的当然是最大一份赏赐, 足以令任何人为之侧目。
但这份过人的荣耀似乎并不能让景涟快活起来, 因为她已经病了数日。
负责景涟脉案的太医已经习惯每日上值先去含章宫请脉, 调整药方, 在太子妃的眼皮底下将汤药备下——天可怜见,这本该是三等小宫女都能做好的差事,如今却要从六品太医亲手为之。
太医原本不算丰茂的头皮上, 如今显得越发空荡。
裴含绎坐在榻边,看着景涟端起汤药, 一滴不剩的浇给了窗边早已夭亡的那盆小花。
“这到底是什么草。”裴含绎说,“没死的时候也和死了差不多。”
景涟说:“不知道。”
她埋头专心致志浇完花,信手将药碗放在桌上,朝着床边走来。
室内暖意融融,景涟穿的单薄,更显得她肩背削薄,面容清减,娇艳如芙蓉般的俏脸此刻也显得苍白。
裴含绎叹了口气。
“你这样不是办法。”裴含绎温声劝她,“长久称病,圣上岂会不知。何况适逢年末,你连郑王府、楚王府的人都不肯见,也令人心忧。”
景涟坐回榻上。
她并不冷,却还是习惯性地裹上雪白毛毯,连下半张脸都一并遮住,声音有些含糊。
“我不想在京里过年了。”
裴含绎一怔,眉心微皱,很快又舒展开来,温声道:“怎么了?”
景涟目光垂落,似乎正在研究裙摆上的花色:“没意思。”
她喜欢和太子妃说话,若是换做旁人,一惊之下必然立刻开始规劝安抚,未婚的公主当然要在京中过年,否则还能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