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身体与心神的双重疲倦下,她已经没有余力再去思索裴含绎言语、声调乃至于神情中的每一处细微的变化,理所当然越过斟酌,直接跳进了裴含绎的陷阱。
景涟慌乱垂下眼睫,遮住眼底重重的阴云。
她用力抿住嘴唇,才能不在裴含绎面前露出一个难看的苦笑。
何须如此?
她想,自己的一举一动,从始至终不都在父皇的掌控之中吗?
公主府上至属官,下至侍卫,哪个不是由皇帝任命指派,身家性命皆在天子手中。
她身为名义上的主人,仅仅拥有名义上的控制权。
属官也好,侍卫也好,忠于天子而非公主。
唯一一个可用的长史,还是景涟威逼利诱,拖他下水,故而暂时拉他站在了景涟这条船上。
她仰起头,用尽此生所有的演技,定定看着裴含绎:“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裴含绎叹息道:“殿下,你年后去皇陵祭拜元章贵妃时,有的是机会遣开近臣,命亲信去向守陵戍卫打探一二。”
这句话正掐中景涟心中设想。
此前她大费周章前去求见皇帝,使皇帝应允她年后亲自前去祭拜元章贵妃,固然有心灰意冷不愿在京中多留的缘故,同时却也存着从皇陵那边下手调查的想法。
她面上的愕然一闪而逝。
落在裴含绎眼中,恰恰反过来佐证他的猜测。
“殿下。”裴含绎柔和地道,“我建议你不要问戍守皇陵的禁军。”
“你去问他们,只能问出皇陵哪一年开启过。这个答案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元章贵妃的棺椁的确是于崇德七年送入皇陵,但那具棺椁中躺着的,却是一个已经死去数年的人。贵妃的棺椁早在路上就完成了偷天换日,戍守皇陵的禁军没有机会知道,真正知晓一切、奉命行事的人,你也并不陌生。”
“奉命扶灵前去皇陵的人,是郑侯。”
仿佛一道惊雷在耳畔炸开。
刹那间景涟几乎听不清裴含绎说的话,她也没有心力再去听。
郑侯。
郑熙的父亲,郑侯。
她纵然不解朝政,却并不是傻子。
她不知道宁时衡是谁,却也能从裴含绎的话中推断出,宁时衡很可能指的便是陈侯陈衡。
穆宗皇帝驾崩,当今圣上即位,打破了本朝父死子继的惯例,改为兄终弟及。这其间风言风语颇多,景涟自幼居于深宫,自然听过许多传闻。
无论传闻是真是假,是否扭曲失真,有多少个版本,最基本的事实都不会改变。
在无数个不尽相同的故事里,穆宗皇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中,陈侯是深受信重却罪孽等身的罪人,而郑侯则是立下从龙之功的功臣,这二人间,本就有着十分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
景涟忽然想起,周逐月当日似是而非、指向陈侯的话语。
她的太阳穴深处涌起一阵尖锐的刺痛,眼前阵阵黑雾涌起,几乎站不住,摇摇欲坠。
或许是疲倦到了极点,心力交瘁之下,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支撑不住。
她摇晃两下,倚着岩壁,一点点滑落下去。
裴含绎吃了一惊,连忙扶住景涟。
景涟耳畔轰鸣作响,她茫然看着裴含绎朱红的唇瓣不断张合,却听不清只字片语。
景涟攥住裴含绎的手腕。
她已经没什么力气了,裴含绎只消一甩手,就能将她挣脱开来。然而裴含绎并没有这么做,他蹲下身来,揽住景涟,让她倚坐在岩壁下火堆旁,那是整个山洞里最温暖的地方。
“我知道陈侯……”景涟低声道,“那我母亲到底是不是,是不是……”
这句话说出口,等同于暴露了景涟的底牌。
她知道一些事,但又知道的不是那么清楚,倘若景涟还有心力,可以凭着似是而非的话语同裴含绎周旋,试着从他口中掏出更多线索来。
但景涟实在支撑不住了。
铺天盖地的眩晕当头罩下,即将吞没她的所有意识。
景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这里,死于风雪饥寒也好,死在太子妃手上也罢。
她没有力气再去反抗,而今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死亡仿佛随时会将她带走。
景涟花团锦簇地活了二十一年,在此之前,她经历过年幼丧母的悲痛、经历过新婚分离的痛苦与不甘、经历过身世不明的彻夜难眠,但即使是最痛苦、最惶然的时候,她都没有设想过,自己会这样早的死去。
人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总会大失常态,在恐惧和不甘下暴露出最脆弱的一面。
就连天子都不能避免对死亡的恐惧,景涟原本以为自己也会这样。
但这一刻,她睁着神光散乱的眼睛,用尽全身力气攥紧裴含绎的手,全部心神只系在一个问题上。
——她的母亲到底是谁?
太子妃说,她的父亲是陈侯,那么她的母亲是不是陈侯的妻子,那名从不为世人所知的孤女、自尽殉情的陈侯夫人?
她这一辈子,如果要这样草率的结束,那么死之前至少要清楚自己的出身和来处。
如果至死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懵然不知,那未免太可悲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