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会有吗?”
裴夫人说:“人是杀不完的。”
她静默下来,片刻后,突然转换了话题:“殿下没有音讯,你不怕吗?”
裴颖缄默,望向书房窗外。
惨白的天际悬着惨淡的日光,凄楚难言。
半晌,他道:“我们现在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好最坏的准备。”
裴夫人问:“满门抄斩?”
裴颖平静道:“是拼死一搏。”
裴夫人捂住脸,吃吃笑起来。
她分明在笑,却笑得满脸是泪。
“还好,还好。我除了这一身锦绣,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裴颖走上前,担忧地揽住她。
裴夫人朦胧的泪眼里,浸出近乎失态的笑意。
“裴颖,裴颖。”她喃喃地道,“我的主君,我的挚友,我的孩子,都在二十二年前烧尽了。”
裴颖心中凄楚,几欲落泪,还是道:“还有我,你还有殿下,还有我。”
裴夫人看着他,凄然地摇头:“你还有李氏,还有儿女,从那一日开始,你就不是我的了。”
“我不怪你。”她的声音缥缈,像是随时会化在风里的烟雾,“你是为了瞒住天下,保住我们,但你还有他们,我什么都没有了。”
“殿下是我最后一点念想,如果事败,我舍了这一身锦绣,其实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她放下掩面的双手,神色亦如声音一般缥缈,如梦似幻。
“如果到了拼死一搏的那一日,先告诉我。”
第62章 风起(一)
福宁殿前的回廊下, 宫人们手捧托盘,依次而来。
殿门处, 站着大太监与女官各一名,一左一右面无表情,像庙门前两尊阴沉的门神。
宫人们停在两尊门神身前,门神身后走出几名木着脸的宫人,一一检视托盘中物事,返身禀报。
门神听完, 才肯放行。
熹微晨光里,寒风扑面,托盘与食盒中那些饮食汤羹即使精心保温,一番折腾下来, 送进殿内也凉了大半。
饶是如此,进得福宁殿茶房后, 还要由侍膳太监亲自试过, 再等上一刻钟, 确定御膳洁净无毒, 再在殿内众目睽睽之下, 隔着盘碟汤盏热过, 才能奉至圣上面前。
即使山珍海味, 龙肝凤胆, 这样折腾下来, 也剩不下几分滋味。
有些宫人看着这些越发繁琐的御膳规矩,私底下忍不住议论:“天子的饮食,竟还比不得皇城外平头百姓有滋味。”
这等话当然是僭越, 是忤逆,绝不能落进高高在上的圣天子耳中。
但出现在多事冬日的这些私语, 每一次被提起,便是一次毫无疑问的、对天子权威的消解。
宫人们身处红墙之中,探不清宫外风波,只凭着福宁殿日趋繁琐的御膳规矩隐约捕捉到一点异样。然而宫墙之外,自穆宗皇帝末年时隐现的危机,在被压抑二十余年之后,终于走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
京城北市的一家茶馆里,言敏之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
身边的数张桌椅都很空荡,衬得言敏之越发孤单。
这当然不是因为言相贵为政事堂诸相之一,威势凛然,虽然只穿着寻常棉袄,然而气势迫人,凡人不敢上前就坐。
同样,这家茶馆在京中名声不小,自然也不会是因为快要倒闭所以无人光顾。
事实上原因很简单。
天冷,窗边透风,没人愿意冒着风寒的风险坐在那里。
侍从苦着脸,小声劝慰:“老爷,咱们换一处坐吧,这边最冷,您身份贵重,可不能吹风。”
言敏之充耳不闻。
非但不应,他还将窗户推开了一条窄窄的缝隙,于是寒风更加猛烈地吹进来,二楼一时更冷。
远处不少客人怒目相向。
言敏之专注地看着那道窗缝。
确切说来,他是透过那道窗缝,在看楼下的街道对面。
街道对面是一家没有招牌的店铺,大门紧闭。
店门外系着一匹高大神骏、来回踱步的白马。
那匹马言敏之很熟悉。
许久,对面店铺的门开了。
一位身披天水碧锦衣的年轻公子走了出来。
他有一双非常动人的眼睛,以及一张十分动人的面容,像是远山,又像是秋水,却始终蒙着一层浅淡的雾气。
或许是察觉到高处投来的视线,年轻公子抬起头,目光准确无误地落在茶馆二楼那道开了一线的窗缝处。
言敏之不闪不避,静静看着。
年轻公子也平静看着他。
下一刻,他返身上马,策马远去,化作灰白街景间一抹夺目的碧影。
风更大了。
狂风卷起远处碧色的衣角,也呼啸入窗中。吹动言敏之花白的头发,将年迈的面容吹成一张平滑的纸,看不出表情。
侍从侍立许久,不敢轻易出声。
直到那道碧色身影已经消失在远处,再看不到半点踪迹,侍从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老爷……”
言敏之挥了挥手。
刹那间,他的神情变得很是疲惫,像个辛苦耕作一年却收成不佳的老农。
“走吧。”他说。
言夫人步履匆匆而来。
她往常很少到外院书房来,因为走得太急,披风的带子有些松脱,鬓边落下一缕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