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其实倘若景涟细细咂摸皇帝这句话,就会品出些别样的意义。如果皇帝查出了她指令长史调查自己的生母,那这件事其实不至于被上升到这等严重的地步;而倘若罪名指向猎场行刺,其实不该扯出公主府长史。
  但她此刻已经没有多余的心力去仔细琢磨,不提她此刻仍然受到梦境的影响,只说面对天子的无上天威,就鲜少有人能保持绝对的冷静。
  于是景涟仰起脸,平静说道:“圣上,儿臣只想知道,儿臣的母亲葬在哪里。”
  刹那间皇帝唇角冷然的笑意敛去。
  “你什么时候开始疑心的?”
  景涟的神色有些缥缈,似乎还未完全摆脱梦境的影响。
  她轻声道:“请圣上告诉儿臣,她是怎么死的?”
  皇帝的目光忽然顿住了。
  他扼住景涟下颌,将她的脸偏转向一旁,定定注视着景涟的脸。
  他的目光一寸寸掠过景涟紧抿的嘴唇、蹙紧的眉头,最终停留在她的眼睛上。
  蝶翼般的睫毛半开半闭,眼梢的弧度秀丽,眼底却唯有一片决然。
  生死置之度外,自然决然。
  景涟容貌并不肖似生母,然而这一刻,皇帝忽然从这张年轻而娇艳的面容上,窥见同当年的宁时衡一般无二的一双眼。
  那样相似。
  她们本就是母女,自然该相似。
  “你在疑心朕。”
  皇帝松开手,一字一句道。
  “儿臣不敢疑心圣人。”景涟道,“儿臣身为人子,不能承欢母亲膝下,若连她的身后香火祭祀都不能孝敬,岂非大不孝。”
  “身为人子。”
  皇帝缓缓重复,一字一句仿佛是从齿间硬生生挤出来的。
  “身为人子,该当孝敬生母后事。”
  他起身,再度弯下身,扼住景涟的下颌,目光有如鹰隼,望进景涟眼底。
  “那你身为人子,生父死于非命,是不是还要替父报仇,写一出贞烈的孝女传。”
  第66章 风来(二)
  景涟合上眼, 泪水自颊边滚落。
  她想,果然如此。
  她的生身父亲, 是死在皇帝手中的。
  她唤了二十余年的父皇,杀死了她的生身父亲,让她的亲生母亲死的不明不白。
  果然如此,原来如此。
  “儿臣不敢。”
  她深深叩首:“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臣不敢妄言圣上行事,伏惟圣上明鉴。”
  皇帝松开钳制景涟下颌的手, 拂袖冷笑。
  “朕看你有这个胆子。”
  他定定直视着景涟的眼睛,寒声道:“李桓反了!”
  景涟怔住。
  “定国公府窝藏裴俊旧部及其女裴神怜,形同谋逆,罪可当诛!”
  皇帝冷厉的声音在景涟耳畔响起,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声惊雷。
  眩晕中她几乎听不清皇帝又说了什么,颤声道:“定国公府上下……”
  “定国公府其心不臣, 其罪难恕, 开春问斩。”
  景涟仰起头, 眼底泪化作两口清透的泉, 怔怔望着面前格外陌生的皇帝。
  她忽然打了个寒噤。
  “你知道。”皇帝的声音缠绕上来, 像是追魂夺命的寒刃。
  “你知道。”
  景涟牙关微微颤抖。
  寒意和恐惧交织, 一寸寸缠紧她的心脏。
  这种恐惧来源于未知的混沌。
  景涟不是不能去死, 但这世上一定有比死更可怕, 令她无法承受的事情。
  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惧面前的皇帝。
  她可以确定, 皇帝已经疯了。
  没有人能预料到一个疯子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
  皇帝蹲下身来,刹那间景涟情不自禁向后一缩。
  “朕自问从未薄待过你,你却包庇李桓在先, 猎场行刺在后。”
  景涟想要开口辩白。
  李桓的事没有解释的余地,因为她确实知情不报, 尽管她那时并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至于猎场一事到底是如何栽到她头上的,景涟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头绪,但她没有做过的事,总不能平白认下。
  皇帝却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
  他看着她,像透过面前这双眼睛,望着另一位已经暌违十余年的刻骨铭心的故人。
  皇帝感慨道:“你和她倒是一样心冷。”
  这当然不是一句赞美。
  景涟猜出他话中的另一个人是谁,面色更加苍白。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嘈杂声。
  从没有人能在福宁殿外这般放肆,皇帝回首,隐带恚怒。
  一名大太监径直闯了进来,不等皇帝发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砰砰叩首,放声大哭:“圣上,太子妃殿下薨了!”
  刹那间景涟耳畔嗡鸣声起,木然跪在地上,心头一片空白。
  “什么?”
  大太监磕头如捣蒜:“圣上,惟勤殿起火,太子妃殿下如今还在火中,恳请圣上调动禁卫前去救火,免得火势蔓延开来!”
  皇帝眉头紧蹙,立刻道:“允了,李进,去传朕口谕,全力救火。”
  李进应声退下,他也知道事态紧急,刚走出去,便开始拔腿狂奔,脚步声一路远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