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当这个人坐到桌上的时候,笔架与砚台,画绢和漆墨,青黛与朱砂,卷中肃穆的山色水景,都要为这一份生动的颜色而让步。
  他们面对面,光渡坐在桌上,皇帝这样伸出手,轻轻阖在他的后腰处,光渡整个人,就几乎被完全笼进了皇帝的怀中。
  光渡垂下眼,回避直视天颜,此为不敬。
  他那条白色的腰带,因为姿势的变换,垂下的部分,落在桌面边缘,被皇帝手肘不小心压住了。
  于是平整的缎带,有了一点褶皱。
  天子之上,只有青天。
  除天之外,皇帝从来不需要抬头仰视任何人。
  此时他却仰着头,看着坐在更高桌面上的光渡,神色温情脉脉。
  光渡只要伸出手,回抱面前这个男人的脊背,或是揽住面前他的脖颈,就是这份心意的回应。
  皇帝正值壮年,却已足足三年,不踏入后宫半步。
  在他将光渡从牢中抱出来那一日,他这双眼中,就再也看不见第二个人。
  光渡与皇帝对视片刻,温和道:“陛下,臣从前日开始,就一直在想一件事。”
  气氛正好,皇帝柔声问:“什么事?”
  “臣在想,该如何为陛下捉住李元阙。”
  皇帝表情稍稍变了。
  他身体后退了一些,看清光渡的脸。
  光渡却认真执了一个端正的臣子礼,袖中敛着双手,用双臂隔开了彼此间的距离。
  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容颜上,只有平静的冷淡。
  “待陛下的人从应理返回后,臣请见都啰耶。”
  在这种时候说起公事,光渡的态度,依然是挑不出一丝过错的恭敬温和。
  可在此时端庄守礼,就是最大的不合时宜。
  光渡神色清明,没有一丝迷乱之意,也毫不留恋刚刚帝王展现的温情
  皇帝有些失望。
  光渡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如高山之巅寒意彻骨的雪,似乎永远都不会有融化的那一日。
  但他也没着恼,只继续听着光渡此时的提议。
  “陛下,都啰耶这枚棋子,还没到废弃的时候。”光渡面色冷静,“只要李元阙在意,那他就还有活着的必要。”
  “光渡,你已有策?”
  “如何应策,只取决于陛下的人,在应理找到了什么。”
  皇帝微一沉吟,“那好,等去应理的人回来,孤召你一起来听。”
  既是商议停当,光渡顺势从画案上落地,脱离皇帝身边。
  皇帝心中不是没有遗憾。
  李元阙,一直是横亘在他们君臣之间的心病。
  所有过去的揣测,都需要时间去修复,只是这个时间比皇帝想的还要漫长,光渡从不是毫不在意。
  皇帝心中迟疑。
  光渡在他身边,一直是如此体贴解语,他不想怀疑光渡,可是当年之事……
  他亦如鲠在喉,不得不疑。
  殿中气氛已经完全变了,光渡见状,直接请辞出宫。
  皇帝允了,却对他说:“今晚你宿在中兴府,不要出城。”
  光渡回头看皇帝。
  “为防城中动乱,孤会暂时加派人手,在你城中住处保护你。”
  此事合情合理,光渡拱手谢恩:“谢陛下恩典。”
  …
  光渡踏出太极宫时,正撞上了皇后凤驾。
  皇后仪仗威严,前前后后围着数十宫人,如今宫中没有在世的太后,她就是皇宫中最尊贵的女人。
  她远远坐在轿子中,没有出面,也没有说话。
  太极宫值守的宫人不少,此时此刻,两边密布的宫人,只无比安静地看着光渡从皇帝宫中走出来。
  无人敢对皇后不敬。
  同样,也无人敢对光渡不敬。
  张四出现在光渡身边,那道沉默高大的身影,和太极宫明处暗处的刀影,就是最好的威慑。
  但光渡没有任何挑事的想法,他主动退到一边,礼数周全地避让了皇后前行的路径,还对着皇后凤驾遥遥行了礼,才从侧边小路离开。
  …
  光渡本想宿在城外司天监的院子,但既然皇帝吩咐,他便只能留宿中兴府。
  此时的中兴府处于戒严状态,消息难以进出,火器厂那边如果有事发生,他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但如今多想无益,光渡顺其自然。
  皇帝确实为他加派了人手,这一夜十分平静,毫无波澜。
  可是光渡知道,李元阙不可能放过自己。
  他会再次找上自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二日光渡并未上朝,待到日光明盛后,他穿了一身常服,戴了一顶帷帽,走上了中兴府往日里聚集小贩、贩售蔬菜瓜果的街道。
  自中兴府戒严后,街道上总是有官兵列队巡视,还会时不时抽查街上的行人。
  就是老百姓上街,都可能会被拦下搜查一番,是以人们都会避免上街走动。
  但总有事情必须要出门,比如说,百姓要买菜吃饭。
  所以,即使城中气氛紧张,这条卖菜的街上,聚集的人也不算少。
  光渡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
  今日街头上人头攒动,来往行人众多,身影凌乱繁杂。
  有道一闪而过的身影,是如此熟悉,转瞬就消失在人群中,待等光渡定睛再看时,已是毫无异常的平静模样。
  光渡回过神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