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是的,我们只是担心五姐姐。”
几人在萧恒的目光下越说声音越小,不得不说,几位皇子之中,唯有萧恒最像几人的父皇,也因为他从小不喜嬉笑,几个兄弟姐妹都有些怕他,他真生气起来是非常吓人的,四个人吓的大气都不敢喘。
萧恒说:“永寿居丧,尔等不要再说此类言语,至于永寿的将来,不论如何,她还有我这个哥哥。”
几人讷讷不敢言,待太子走后,如鸟兽散。
他们自省妄言,是看见柔贵妃去了,得意忘形,竟敢刚见过父皇没走出多远就胡言乱语,难怪会被太子抓了个正着。
当时萧恒正要去找檀华。
人说人走茶凉,檀华也想着,柔贵妃去了,太子萧恒可能待她就不像以前一样了。
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女凭母贵的公主。
当太阳逝去,她这个反射太阳的月亮,自然也将失去光辉。
父皇并不是一个很重子女情分的人,也许君主都是薄情的,更何况,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了。
即位之初,皇帝广施雨露,宫里的皇子和公主像雨后春笋一样生出来。
有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了,但活下来的仍然不少。
正值壮年的皇帝,必然会有更多的子嗣,他不用担忧这个问题。
在这个孝道至上,父亲对儿女有生杀大权的古代,尤其当这位父亲还是皇帝的时候,他的父权和君权同时统治着他的子女,让他对自己的子女拥有无可想想的权利,也让他的子女必须得像臣子一样敬重他,他们要像嫔妾祈求丈夫一样祈求这位父亲的爱。
人是很难爱上地位不对等的人的。
冷血的皇帝天然就很难真正的爱上子女。
更何况,檀华是个女儿。
父亲对女儿的爱,总要比儿子少很多很多,她总归是要嫁人的。
更何况大家都说女心向外,檀华觉得这句话可笑,但也不妨许多人真的那这句话当真。
皇帝对檀华的喜爱应该来自柔贵妃,太子萧恒对于檀华的喜爱,准确来说其实也是来自于柔贵妃,来自于柔贵妃和皇帝。
先皇后去得早,萧恒一个人在东宫默默长大,和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应该是他的老师们,而不是皇帝。
即使对待这个自己最重要的儿子,皇帝的态度也谈不上亲近,他是个天生就有些冷淡的人。
人与人的感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重要性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权力是会转移的。
皇权时代,权力会随着皇帝的目光和情感转移,当皇帝更倾向谁的时候,谁就更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萧恒可以是太子,别的皇子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的。
萧恒必须保持优秀,他也必须一直得到皇帝的重视,这两者都是他维持地位的基石。
在他还年幼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假如他像父亲一样照顾檀华,爱护檀华,也必然会得到父亲的欢心和认可。
老实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檀华并不是一个难伺候的小姑娘,她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爱好,给她一本书她能看上一天,她喜欢安静,有时候萧恒会觉得也许谁都可以轻易接近她。
奇怪的是,这些年,只有他和檀华一直在一起。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发自内心的愿意像一个真正的哥哥一样去保护和照顾檀华了。
第13章
二人在芙蓉殿的花厅里落座,彩萍给萧恒上了一杯热茶。
宫里今日没有燃香,但仍然能闻到若隐若现的苏合香的味道,苏合香和茶香混合在一起,是萧恒最常在芙蓉殿里闻到的味道。
这味道让他心安。
檀华怎么坐着都是随心的,不像他一样正襟危坐,她两条腿弯在身侧,一边靠着桌子。
萧恒说:“我要离京一段时间,妹妹一个人的时候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儿让人传信到东宫,会有人帮你办妥的。”
“有什么事要离开洛京?”
“是公务,近日有奏本说黄河一带水流泛滥,大坝有些地方已有松动了,父皇命我带人前往查看。”
檀华点点头。
“我没什么事情,殿内也是什么都不缺,皇宫不用总是挂念我。你在外面,风餐露宿,舟车劳顿,多多保重。”
古代出行不易,萧恒所至之处距离距离洛京有二百里,也算是远行了。
“行装打点得如何了?”
“均已打理妥当。”
檀华想了想说:“多带几身衣裳,带一些药。”说着,她从榻上跳下来,跑到博古架附近翻出来一个几个小东西,一股脑的抱着跑了回来。
那桌上原本放着盘水果、点心,还有热茶,见她捧着东西过来,萧恒将桌上的东西推了推,给她让开位置。
怀里的东西被檀华放在二人之间的桌面上。
她拿了几个小木盒,这东西还不足半个手掌大,看起来像是香粉盒子。
檀华说:“我前些天新做了几个司南,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小,方便随时带着,你拿去带在身上。这阵子下雨,听说外头许多路都是土路,可能不太好走,难辨方向的时候拿出来用用。”
萧恒打开盒子,发现这盒子还真是香粉盒子,他眼中不由得生出些笑意,再看盒子里的东西,檀华做的司南朴实无华,盒子里用不同颜色的漆写了东南西北四个字,还划开几道格子,可以分辨出不同方向的东南、东北,等等,指针是一根两头尖中间粗的扁针,一端点了红漆,和“南”字用的颜色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