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若是太相信自己看到的就容易被贼匪钻空子, 檀华听过一桩故事,时代不算久远。
前朝的时候就有个强盗假装驼背躲避追查,通缉令贴遍五湖四海都没找到,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老实憨厚的人,和通缉令上的人长得有些相似却绝不是一个人, 是这强盗某一次和邻居两家因为修火墙起了争执,双方打斗之时不慎暴露了本相才被抓起来。
檀华点点头。
只是, 怎么会有人闯到她这里来,她有自知之明,自己在皇宫里其实是个边缘人物, 刺客入宫杀人,最危险的也是该是父皇萧翀乾才对, 其次是太子萧恒,再次是她的那几位哥哥。
“他应该还没走远,属下这就找人搜查。”
檀华记得刚才二人在床边短暂地交锋了一下,她看着床边的东西,眼角余光刚刚看到床帐,发现一处不同,月光下,床帐的银纹刺绣上面,有一点黑影,略微飘忽,她伸手一摸,捻起一根细细的丝线一样的东西。
一寸多长,不是人的头发,而是一根黑色纱线,檀华微微捻了捻手指,触感粗糙。
十七吹着了火折子,点了烛台,捧到檀华身边。
她在烛光里举起纤维细细分辨上头的颜色,说道:“先不要叫人,那不像是什么刺客,可能只是个迷路的人。”
檀华笑了笑,红烛上燃烧着的明黄色火焰的光晕漫入她的眼眸,照出徐徐金波。
“难道公主认识刚刚的刺客?”
“还不确定,若真是他,你也是见过的。”她又看了一眼手上的丝线,说道:“这世间的布料什么式样,宫里民间,品类都是有数的。但是黑白颜色,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黑其实有五颜六色的黑,白也有五颜六色的白,只要不是同一缸染料染出来的颜色,就算是同一种颜色,也都是略有不同的。”
檀华放下手,对举着烛台的十七说:“没事儿了,早些睡吧。”
帐幔落下,十七吹熄了手上的烛台,轻轻放下,重新检查了一遍门窗。
次日上午。
天禄阁。
大昭皇宫之中的大半藏书在此,这是大昭藏书最全的地方之一,芙蓉殿的小书房比不得。
今日是晴天,天禄阁南北开窗。
檀华过去的时候正巧遇见二皇子从里面出来。
一座皇宫这样广大,他们这些兄弟姐妹若是没有利益往来,没有什么一定的场合,大家相见的时候其实很少。
关系么,也谈不上好或者不好。
这位二哥还是像檀华印象里的样子,穿得一身对于皇子来说算得上朴素的月白色衣裳,头上一只羊脂玉的簪子,文质彬彬的气质,手里捧着几本自天禄阁选出来的书。
她看见这位二哥的同时也看见了对方怀里书籍的书名,是一本古人作注的《老子》。
“五皇妹,近日可好?”
“一切都好。”
“二皇兄近来可好?”
他笑着说:“我也好,皇妹要找什么书?我来帮你可好?”
“不必了,永寿自己来就好,二哥自去忙吧。”
二皇子笑了笑,抱着怀里的书离开了。
她推开天禄阁藏书阁的大门。
藏书阁有两层,内有许多高高的书架和隔扇,南北有窗户,两边通透,这里空气干净,这里的书都是几代收集下来的珍贵书籍,萧翀乾和萧恒都是重视文书的人,天禄阁不断有新的书从民间搜集存放进来,天禄阁的东偏殿,常年有几位校书郎在那儿编校书籍。
这里的书架,一座座都很高耸。
负责看守这儿的校书郎刚从书架里走过来,他是个四十来岁的学士,见着檀华,略行了一礼,“下官见过公主,不知公主要找什么样的书?”
“崔学士,不劳烦您了,我只是随便找本书看看。”
“既是如此,下官先行告退,下官就在一楼,公主有事请随时传唤。”
崔学士行了一礼,抱着书告退。
天禄阁有很多藏书室,也有很多书架,每一架都差不多有两米高。
室内明亮,书架罗列整齐,上面的一本本书都是平整摞放的,几本摞在一起。
一重重书架像是一道道高墙,两道书架之间总是留有四步宽的空隙,算是走廊。
还有一道道隔扇,将不同种类的书架划分开。
这实在是一座巨大的藏书阁,檀华知道姓崔的校书郎大约又在一楼校书了,对方是个学者,在地方早有才名,在十几年受召觐见。
当时萧翀乾看过他的文章,考教过他的学问,问他有如此学问想做什么官职。
崔让便向萧翀乾请求:“吾生所愿,愿入天禄阁为一校书郎。”
如此,崔让这些年都在天禄阁校书,他在此多年,熟知每一本书的位置,经常帮人找书,偶尔来天禄阁看书的人有什么不懂之处也可以请教一下崔让,对方来者不拒。
檀华在二楼的一角的书架前,踩着梯子翻找书架高处的书。
天禄阁的书其实很杂,同一类的书有很多很多本。
有的易懂有的晦涩,有的写的尖锐有的写的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