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前头一直未说话的人摇摇头,“人参还是好好存放起来吧,等我有大病的时候用吧。”
“呸呸呸,四郎您可别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四郎一身闲适, 继续往前走,只因身后的书童不再啰嗦, 脚下也轻快了些。
就快到院子,却见有人灰衣中年文士站在一条小径旁边,他认出此人是府中的幕僚。
三四十岁了样子, 长得清瘦,有胡须。
他此时站在这儿一看就是特意过来的。
对方遥遥向他行礼, “四郎君,二郎君请您往翠竹轩叙话。”
“有劳范先生告知,我这就去。”
翠竹轩在府上一个僻静的角落,由附近所种植的一小片竹林而得名。
府上的二郎这些年在鸿胪寺任职,因皇上这些年疏于朝政,这个职位已经许久没有变动过了。
大约是十年前,鸿胪寺是个热闹衙门,当时万国来朝,鸿胪寺总要接待许多外国来客。二郎擅言语,性情包容能忍,又有耐心,在鸿胪寺也算是稳步向上。
只是没几年,随着皇帝越发无心朝政,番邦来的人也少了,二郎在衙门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翻译一些外来的书籍。
衙门里,事情少了,加之母亲年迈,二郎便将一部分庶务接到手里,外加府上一应的应酬事宜,看起来也不比当年鸿胪寺忙碌的时候轻松多少。
不过最近,因为这阵子突如其来的大雨,多了许多事情,二郎领了一些兼职,又忙了起来。
府中的事情却也没有丢开,只是慢慢处理着,人比以前忙了许多。
齐家四郎走入翠竹轩,当先笑了笑,“二哥是大忙人,今日怎么有空见我?”
齐二郎笑了笑,放下手中书册,说道:“三日之后,便是你科举的日子,我这个当哥哥的这时候还没有空见你,什么时候才能有空见你?”
“来,到这边坐。”
齐二郎带着他到了一张茶桌旁边,桌上有一壶好茶,室内的小厮上前,为他倒了一杯。
给齐四郎的却是一碗已经泡好的白水,由小厮端上来。
不待他发问,齐二郎就说:“你这几日都没怎么睡,不能再喝茶了,这是百花蜜调的水,你喝一些,一会儿回去好好睡一觉。”
四郎他略微尝了尝,入口甘甜,却也没什么新奇的,府上这些东西他都是喝惯了也吃惯了。
面前齐二郎比齐四郎大个十多岁,他们兄弟四人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只是四郎生的最晚,是父母膝下的幺子,从小多得几分父母的爱,也被兄弟关爱管教。
对待这个最小的兄弟,也许是因为年龄差的多些,二郎总有些面对子侄的感觉。
他拨了拨茶水说:“你自小聪慧,虽然嗜酒好欢乐,却也不耽误学业。今年参加科举,关于科举相关的事情,我这里不多言了,只是日后你终究要学着进入官场的,要学会戒慎。万物有度,酒之一物,过量害人害己,往后你要少饮一些。”
四郎听这话语,仿佛自己必然要为官,说道:“我是洛京纨绔儿,才疏学浅,哥哥如何对我这般信任?”
他二哥笑了笑,摇摇头,“你的文章,我和府里的几位先生都看过,没什么要紧的。
“就算发生了什么意外,大哥和我的意思是,你先入朝,其他的事情慢慢再说。”
听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怎么样都让他当官。
四郎握住手里的折扇。
听对方说:“不必惊讶,科举才开始几年,你去科举,成名固然好,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少人都不参加科举,比方那个王家九郎,他就没有参加科举的意思。”
“还有一事,你在醉仙楼这么多天,酒也该醒了。”
“你若是想娶妻,你说一句,父母会为你张罗婚事,我和大哥也会帮你看着的。”
“不该想的人不要想,不该想的事情也从心里挪出去吧。”
第52章
齐四郎眨眨桃花眼, 笑了笑,“二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几时想过不该想的人和事?二哥知我嗜酒, 醉仙楼是我这些年来最常去的地方,我在那儿习惯了, 比在家中书房里看书都舒服惬意。”
齐家二郎的动作顿了顿, 他拍了拍四弟的肩膀, 笑叹了口气, “没什么别的意思,你知道母亲近些年一直盼着你成亲, 前些日子听说你动了心,便想着为你相看人家。你也大了,君子先成家再安国, 你如今这个年龄也是该考虑终身大事的时候了。”
“二哥此言差矣, 上古之时, 大禹治水,十三载春秋,三过家门而不入。丈夫不见其妻,妻不见夫,子不识父。如此夫妻, 徒有其名,名声在身, 枷锁而已。若只为成婚而成婚,误人而已,恕我不能。请二哥多劝告父母, 莫以我婚事为忧,云多而雨落, 水到而渠成。”
“若是云不积而水不聚呢?难道四郎便一直孤身一人?”
“这又有何不可呢?二哥有妻有女,可也别忘了这世上也不全是如此,孤身而居有什么稀奇的?和尚庙里多得是和尚,道观里头多得是道士,咱们家里还有个带发修行的呢!”
齐二郎肃容,说:“毋议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