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厮眼珠子转了转,大着胆子抬头看了燕归一眼,被对方眼里的威胁吓得魂飞魄散,放弃自己的小主意,说了实话:“六郎打听到您今日骑马入城,让我等在城门口埋了许多爆竹,打算在您出城时点燃,六郎想看您惊马。”
  燕归皱了皱眉,他问面前的书童,“埋了多少爆竹?”
  书童说:“……有三车之多。”
  这委实不少了,在宫里,炼丹房里一炉丹药都能炸毁炉子,不要说三车爆竹烧起来是什么场面。
  简直不敢想象。
  燕归一向知道霍家六郎是个肆意妄为,脑子又不算聪明的人。
  不知道人能蠢到这个地步。
  他绑了小厮的手,将人赶到城门前。
  在城门下燕归向城门楼望过去,一眼看到一个十几岁大小的白面锦衣半大小子靠在城楼上,他在城墙边缘站着,身边两个小厮,一看就是霍家人,一个给他打扇吹风一个吹嘘巴结。
  大约是被说得开心,对方笑着和两个小厮说话,侧过身对着城墙。
  燕归摩擦了一下手指,往前几步,在马上对看守亮出腰牌,说道:“叫你们守城官过来。”
  守城官见着令牌知道是天子禁卫,不敢疏忽,立刻就来了。
  燕归对他说:“你可知有人蓄意在城门纵火耍玩?”
  守城官大惊失色,行了一礼,说道:“下官不知,还请大人告知!”
  “对方在城门口埋了三车爆竹,一条火线,你当真不知?”
  守城官一头汗,更夫一年到头的喊小心火烛,这三车爆竹能把城门都烧起来。
  往来的还有人和牲畜,万一骑着的马或是拉车的牲畜受惊发疯,不知会发生多大的乱子,届时他这个守城官可是难辞其咎。
  只是他想起霍家六郎好像叫人赶了三辆车出城……
  守城官头上的汗水愈发的多。
  “不知大人可知晓放爆竹的是什么人?”
  燕归指了一下地上被绑起来的小厮,对方怀里还抱着几只爆竹:“正是霍家六郎,此人是霍家六郎的小厮,听其命令行事。人赃并获、事件恶劣,请守官立刻抓捕城楼上的霍六郎。”
  守城官面露难色,“那可是霍家的儿郎,怎会如此?莫是不是当中有什么误会?”
  “霍家小子并无官爵在身,又非兵卒,如何让对方在城楼之上肆意玩耍嬉闹?”
  守城官擦了把汗,行了个礼,说:“这这这……”
  “城门重地,非同小可,守官如此包庇,莫非是在与霍家六郎合伙纵火?”
  守城官狂擦头上的汗水,“下官不敢,下官不敢,下官这就将霍家六郎极其余党押送京兆府!”
  说话之间,燕归摸了摸马鞍一侧的羊肉汤锅,还是热的。
  想到永寿公主,她身体不好,不重食欲,羊肉养身,这家汤不错,不知是否合公主的口味。
  心情忽然就好了许多。
  对守城官说:“守官职责所在,毋需畏惧,今日之事,事情始末如何,公堂之上,你只管原样分说。”
  说了这最后一句话,燕归策马而去。
  第64章
  竹林里, 一个穿着白色素衣的男子盘膝而坐,他膝盖上放着一把长琴,指尖轻轻拨弄, 琴弦微颤。
  曲音淙淙,宛转悠扬, 如泉水泄地, 玉珠流转。
  檀华坐在这人身侧的一张桌案后面, 撑着下巴专心致志地认真听曲子。
  手边是一盘子瓜果和糕点。
  弹琴的人是太子萧恒。
  八月是桂花成熟的季节, 永寿公主手肘边放着咬了一口的桂花糕,无人问津。
  但自萧恒起调, 她仅有的一点点口腹之欲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听着琴音出神。
  琴曲里讲的是高山流水,高山秀丽, 流水清冽, 野花绽放, 麋鹿饮水、小鸟筑巢、虎踞高山、豹子打滚。
  曲调自然而舒展,活泼怡人。
  檀华依稀记得这是一首古曲改编的曲子,原本的曲子是用来歌颂一位远古时期的君王,歌颂对方在政事上的功绩,歌颂对方美好的品德。
  曲子流传得久了, 在流传之中缺了许多字符,添了许多错漏。
  后人爱其乐韵, 将之改编。
  改编出来的曲子不止这一篇,因这一篇婉转明朗,流传的比较广。
  今天萧恒过来看她, 带了些书画古玩打发时间,还带来了一把古琴。
  檀华便央着萧恒用送给她的琴弹一首曲子。
  一曲终了, 萧恒双手离弦,侍女从他手中取走古琴。
  他直起身,说:“五妹,我该走了。”
  檀华起身走到萧恒身边,两人多日未见,萧恒的面容和上次见面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只要他弹过琴,檀华总会对他格外不舍。
  她问萧恒:“太子哥哥这就走了么?”
  萧恒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心中亦有不舍,只是朝中之事愈发的多。
  “我得走了,哥哥下次再来,五妹好生静养,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和哥哥讲,若是闲来无趣,也可抚琴为乐。”
  听他说必须要走了,檀华差点跟着说自己病好了要一起回去,还好及时把话吞回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