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那件事实在是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没想到如今皇帝修了仙,舍得下国,却还是舍不得爱女。
  如此宠爱,必定骄横。
  想来难伺候得很。
  齐四郎说:“四郎才疏学浅,不敢为人师,亦不会教书。”
  他行了一礼,再抬起头,不经意间对上萧翀乾的视线。
  那双眼睛里威势沉沉,完全不像一些人猜测的那样浑噩缥缈。
  他一眼收回目光,低下头。
  聪明的人往往会做出许多猜想,太年轻的人又不懂掩藏自己的心思。
  萧翀乾看着下方的年轻人,如此想道。
  他说:“既然才疏学浅,就到天禄阁去吧。”
  等人离开,王九郎方才回来。
  负责传话的太监对他说:“陛下让王舍人拟写一道圣旨,封新科探花齐珣为翰林院修撰。”
  “请公公稍等。”
  他研墨铺开纸张,垂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黑色的墨汁里映出一双平静的黑眼。
  旁边的公公小声说:“陛下好久没召见过哪位臣子了,本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谁知道这位探花郎竟然直接松手放掉了,现在被安排去天禄阁修书了,那可是个干干净净清清冷冷的去处。”
  小公公摇摇头,颇为可惜。
  翰林学士,都是在天禄阁旁边的偏殿做事,所做的无外乎是校对、编书。
  虽然在皇宫里,天子之侧,做的却是几乎不会和皇帝与太子打交道的事务,也与朝政没有太大关系。
  人要是到了翰林院,若是被皇帝忘了,多半也只能默默,若是被皇帝记得,还有起来的一天。
  只是如今皇上不理政事,又怎么会关心翰林院呢?
  王九郎下笔如神,文章一挥而就。
  他捧着写好的圣旨草稿来拜见萧翀乾,萧翀乾略微看了看,点了点头。
  王九郎铺开一张空白圣旨,将刚才的文章誊抄下来,看了看,确定无误,拿到萧翀乾面前。
  皇上覆印。
  传旨太监接过圣旨退走。
  王九郎亦是告退。
  他离开时正见梁小顺满脸喜意地快步推门进去,隔着一道门,听见他略微尖细的声音:“陛下,永寿公主回来了,现在已经过了凤仪门,正往芙蓉殿去呢。”
  永寿公主归来,必然要前来拜见皇上。
  今日的奏折也已分完,看一眼更漏,巳时末,他已经可以离开问仙殿了。
  桌上整洁,没什么需要收拾的,只在青石笔洗之中洗干净毛笔,离开问仙殿。
  公主行驾在凤仪门停下。
  檀华从车上跳下来。
  “公主可要坐轿?”
  檀华说:“不必了,就走回去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腿,大家的腿是用来走自己的路的,而在封建社会,当主人需要走路,但想要坐着的时候,奴仆的腿就会移到主人脚下,变成主人的腿。
  檀华想,这就是奴隶吧。
  她不是完全排斥这里的东西,过得也还算好,但有的时候,也会希望自己不要被这个世界改变。
  芙蓉殿距离凤仪门不算太远,檀华带着人,一边走一边看宫里的一切,慢慢走到了芙蓉殿。
  才到宫殿里,她先去更衣洗漱。
  八月里,太阳还厉害,这会儿接近中午,日光烤人。
  檀华倚在浴桶里,摸了摸头发,手指插入发根,沉下洒了各色花瓣的水面,从水里探出头,头发还是湿乎乎的,挂着几枚花瓣。
  湿淋淋的,从浴桶里走出来,她换了身简单的浴袍,走到靠南的软榻上躺着。
  外面阳光热乎乎的洒在身上,她被阳光照眯了眼睛。
  湿漉漉的发丝被侍女一次次的换吸水的毛巾,擦得半干,铺在微凉的蔺草席子上。
  留守宫里的周杏儿说:“这两天陛下让人送了好些今年的新料子,说是给公主做衣裳穿,好多样式,其中有三匹是最特别的,有湘妃色的绣花布料,上面花团锦簇,和春天的御花园一样热闹,一样样的花朵,如同真的;还有一副竹青色的布料,不知道用了什么,上面有一些白色刺绣,像是月光一样;还有一匹布料是来自番邦的贡品,说是叫做浮光棉,在日光下会有光晕浮现,仿佛有七彩虹光环绕周身。”
  说着,已经有人把这三匹布料取来了。
  檀华坐起身,看侍女抱来的三匹布料,样子和周杏儿说的是一样的,甚至要更美一些。
  湘妃红的布料红而纯粹,并且干净,上面刺绣图案不比名画要差,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是精工细绣,这样一匹布不知道要绣上多久。
  檀华小心摸了摸,说道:“这匹布好生放着,不要被虫子咬了,我的衣裳够穿,不要动它。”
  第二匹布适才听周杏儿说不觉得如何,现在拿到眼前,就发现这匹布的颜色和质感很不一样,它的绿色干净明亮,像是竹子的颜色,也让人想起湖水,而上面的白色纹路刺绣,则是有种古朴寂静的美感,望着它,像望着一片山林。
  第三匹在日光下流光溢彩的布料,底色是银白,有点像七彩泡泡给人的感觉,檀华轻轻抚了抚,布料的触感像水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