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昨天拦路的几个混混是霍家六郎找来的人, 他们是专程来给燕归找麻烦的。”
  檀华喝了一口燕窝。
  十七继续说:“是为了报复, 上个月霍六郎因城门外埋了三车烟花, 被守卫送到了京兆府,因此受杖责三十,被罚关押二十五天,五天前才出来。当日发现霍六郎在成门外埋下烟花的人就是燕归,也是他要求城门守卫必须将霍六郎送入京兆府, 霍六郎对燕归怀恨在心,自出来之后一直想要报复燕首领。”
  “霍六郎家里不许他惹是生非, 他就在市井之中雇佣了几伙小混混,叫他们看见了燕归去打人找麻烦。是以昨天有一伙收了钱的混混,正好看见了燕归就叫上一些认识的, 冲上去找麻烦。”
  “现在霍六郎被家里人禁足,那些小混混也被霍家叮嘱不要再去找人麻烦。”
  檀华手里的陶瓷调羹微微触碰碗壁, 她想了想,说道:“燕归是霍家的人?”
  说话的语气是疑问,但檀华已经能确定了,燕归的长相和霍家人有些相似,他曾说过父母二人家世犹如云泥,家世说在云上应该是世家大族或是皇亲国戚,霍家是符合的,而且,霍家人对燕归的态度也很奇怪。
  记得那次去醉仙楼,卖花女说燕归打过霍家六郎,而上一次把人送到了牢房里,这次又打了对方派来的虾兵蟹将。
  第一次是小打小闹,但第二次这样的事情,不论谁对谁错,已经关乎霍家颜面了,却始终没看见有人来找燕归的麻烦,这实在不像是已经结仇的样子。
  而对于那些来找茬的人,燕归也没有问是谁派来的,只是将人打倒就算了。
  是谁派来的人,他当时心里应该猜到了。
  这些都是檀华的猜测。
  十七说道:“燕归的父亲,是霍大将军的弟弟,家中排行第八。”
  “我有点印象,说是到边疆从军去了,好几年之后说人在军中战死了,霍家办了丧事。”
  怜惜霍家满门忠烈,霍老将军一辈子鞠躬尽瘁,而霍城英年早逝。
  萧翀乾还曾派太监去吊唁过。
  因为霍城没有官职,只是赏赐了一些金银之物。
  当时也曾有人叹息,说是好好的儿郎,怎么还不到三十岁就去了呢?
  只感叹说阎王叫人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
  尤其是年纪相仿的男女,说起来尤为感叹。
  “既然人在边疆,好几年的时间,怎么没有个一官半职,我家有亲戚在边疆为官,也不见霍将军带着弟弟出来见客,每回都道是病了。”
  这人觉得奇怪,“既然病了怎么不回到洛京修养,而是在那苦寒之地熬着。”这人说着说着,自己给自己的话圆了回去,说道:“有病之人,总不好舟车劳顿,没成想,熬着熬着就一命呜呼了。”
  如此说完,眉宇间还是有几分困惑不解。
  现在回想起来,檀华大致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觉得奇怪了。
  一个大活人消失,怎么也不可能补充天衣无缝,逻辑上总要差一点,没有闹得满城风雨就是万幸了。
  “燕归的母亲呢?”
  “燕归父母隐姓埋名,他随了母姓,燕夫人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洛京是个不起眼的落魄门庭,父亲在户部任六品官,一家人住着一个三进的小宅院,生活勉强。当年燕父为三娘子和同年定了一门亲事,燕夫人当时已经与霍城有了私情,这件事她家人也知道,只是觉得霍家高门大户不可攀附,而当时霍家也在为霍城安排亲事。
  两家人都不认可二人的感情,燕夫人和霍城出走他乡,两家各自追踪月余,均是一无所获,燕家放弃追踪之后,没过多久就宣布燕夫人暴病而死,当年就办了丧事。”
  “燕夫人带着燕归回来已经是七年之后了,她没有问过父母,燕家早已当她死了,自是无心认回她。燕夫人当时只去了霍家,待霍家留下燕归,她就去了郊外的一座叫掩梦庵的尼姑庵借住,不到三天就去世了。”
  檀华等了等,没听见十七再说下去,问道:“是谁为燕夫人料理的丧事?”
  “是掩梦庵的几位尼姑还有燕三娘的母亲与姐姐,下葬那日,燕夫人的母亲和姐姐来看她,两人出钱给燕三娘买了棺材置办了丧衣。”
  对那二位亲人来说,这大概也已经全了一世的骨肉亲情。
  “今天是燕夫人的祭日。”
  过了一会儿,檀华说道:“这些事不是秘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十七说道:“两家的一些亲人知道这二人的事情,对许多人来说,保守秘密是很难的事情,泄露秘密却很容易。便是亲人朋友,再三保证,未经训练之人偶有说漏嘴的时候,也有不想守秘的时候。不需要多说,只是了解真相的人说过一两次,久而久之,也有不少人知道了这些旧事,只是没有人在公开的场合提起而已。”
  院子里的落叶收掉一重,光洁的地板露出来,桌上的燕窝粥也变冷了。
  冷风吹过来,十七走过去关上窗子。
  他说:“有些事情是不能公开的,秘密一旦被公开就代表着危险。”
  檀华看向十七平静到寡淡的面容,他说这话的时候视线落在地面的光斑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