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这个齐珣就是檀华认识的那个齐珣,她听着淑妃介绍这个人,不吝褒奖之词,颇为奇怪。
  淑妃自袖中拿出一样东西,卷在丝帕当中。
  她徐徐拆开丝帕,展露出一支檀华熟悉的发簪。
  “公主可还记得此物?”
  这是在玉泉苑修养那阵子,燕归送给她的。
  檀华自然是认得此物,她说:“我自是认得,只是这和齐珣有什么关系?”
  这只簪子在淮南王府寿宴当天遗失,檀华没想到再见到它,会和齐珣扯上什么关系。
  “昨天上午,大理寺将这支簪子送到了陛下面前,齐珣立即向皇上请罪,说这只簪子是他送给公主的。”
  淑妃看了看被檀华拿在手中看的簪子,说道:“陛下因此,夜不能寐,就让臣妾问公主一问。”
  簪钗之物,多用于男女定情,有些话没有说尽,意思却很明显。
  檀华看着手上的金簪,也想问,燕归送她戴着玩的首饰,怎么变成了齐珣送的定情信物?
  “不知公主您怎样看齐珣齐侍读?”
  第103章
  是不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一些看似魔幻的, 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檀华拿过自己的这支发簪细看。
  其实这支凤钗上的凤凰按照现在的审美来看,不端庄大气,反而有些可爱得过头了。
  圆圆的脑袋, 弧度格外像鸽子。
  她的指腹轻轻在凤钗的翎羽上滑过。
  金子的纯度应该很高,举起来, 阴雨天稀薄的光线里, 还闪闪发亮。
  淑妃四十岁左右, 妆容雅致, 看起来面容姣好,宛若少女。她说话的声音温和恬静, 因为所说的话比较私密,声音压得低,像是黄鹂絮语。
  对于如何看待齐珣, 檀华没有给出回答。
  别人问的问题, 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有答案, 有的时候没有回答也是一种答案。
  她放下手中的金簪,保持沉默。
  谢婉宜也没有催促,她陪着檀华坐了一会儿,慢慢喝着茶。
  又过了一会儿,淑妃放下手中的茶杯, 笑了笑,对檀华说道:“公主年纪还小, 久居深宫,大约不晓得民间男子赠送女子簪钗玉佩是何含义,这也是情有可原。”
  淑妃管理后宫一向是赏罚分明, 但又不过于苛责,因为八面玲珑, 得了很多宫妃的认可。
  大家都说,她是个善解人意,温和的好心人。
  檀华见过淑妃几面,次数很少,她小时候,淑妃也才二十出头。
  正值韶华,长居深宫,从年龄上看,她甚至更像是萧恒的姐姐。
  淑妃娘娘的话全然是偏向她的。
  只是在这个落后的封建王朝,从来都阶级分明,上位者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可能让下位者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了,萧翀乾也不是那么不讲道理的人。
  “娘娘,檀华也不是小孩子了,劳您这样宽慰周全,实在是多有惭愧。”
  檀华只是笑了笑,拂过淑妃的话。
  她说话时脸上既没有紧张,也没有羞涩忸怩,实在是不像个春心萌动心慌意乱的未婚少女。
  也没有因为被皇上和别人发现这件事而战战兢兢。
  谢淑妃摇摇头,说道:“在宫里,臣妾也算是看着公主长大的,公主叫臣妾一声娘娘,我又年长许多,也是过来人了。这件事儿关乎公主的终身,不得轻忽,臣妾就说几句倚老卖老的话。”
  “女孩子的婚事是大事,万万急不得,好好想一想,多思量一些,该是他的,还是他的,该是您的,也还是您的,总不会晚的,也是值得的。”
  最后,谢淑妃说道:“臣妾瞧着,陛下心情也还好,公主也放下心来。陛下那边不用担心,您慢慢想着,不着急的。”
  谢淑妃笑了笑,起身告辞,“秋日雨多,公主好好保重,当心受凉。”
  “娘娘您也是,好好保重身体。”
  谢淑妃离去,彩萍也见着了桌上的簪子,问道:“公主,这该当如何是好?”
  檀华问:“距离我父皇收到奏折多久过去了?”
  彩萍方才也听到了谢淑妃的话,她算了算,说道:“自昨天上午到今天上午,仔细算也是一个日夜过去了。”
  说来这个事件也不算短了,皇上听说了这件事,没有立刻宣召公主到问仙殿去责问,还是等到一天之后才让谢淑妃来说,也没有处置公主身边的人。
  比彩萍预想到的最好的结果还要超出很多。
  但是,别人不知道,她是知道的,公主和齐侍读一点关系都没有。
  真要是说和公主有私情,也应该是燕归燕首领,而非齐侍读。
  檀华自花厅里转了半圈,回到书房里,抱起桌上的琴,弹了两下。
  彩萍走过来,跪坐在檀华身侧,问道:“公主,您不去问仙殿见见皇上吗?”
  “不去,哪也不去。”
  换做是别的皇子公主这会儿多半是心惊胆颤地去到皇上面前请罪认错,或是诉说分辨了。又或者还有齐侍读和燕归,难道不用问这两个人是怎么回事儿吗?
  “一会儿让人送烤炉来,再配上些新鲜的切好的肉鸡肉羊肉,还有各种蔬菜,咱们从前调的香料蘸料也拿一些来,还有,我要吃米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