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只是小厮发现,齐珣的心情从离开洛京之后越来越差,不多看周围的环境,一路上,风餐露宿从不抱怨,别人吃什么,齐珣就吃什么,不过吃得也不多,有时候忘记吃饭。
饭时有空,总会不自觉地回看洛京。
一路上,齐珣只拿一方长匣子随身携带,两寸宽窄,半臂长短的木盒子。
书童知道,那支长匣里面装着一幅画像。
郎君从来不让人看的画像。
两个侍卫在荒野生了一堆火,书童过去,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在火中微微加热,大家又煮了一些开水,正好就着随身带来的肉干和咸菜吃饭,喝一些热水,也能去去寒意。
书童带着烤饼过去找齐珣,齐珣只是就着热水吃掉了一个不算大的烤饼。
没有吃随身带来的肉干和咸菜。
书童总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太好,但对对上齐珣的眼神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千里之外的边疆,对比洛京繁华之地,哪里是什么好地方。
齐珣脸上的笑意越来越少,留给周围人的眼神也越来越少,他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休息的时候,书童听见齐珣咳嗽,说道:“郎君您吃点药吧,要不我们在附近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齐珣说道:“算不得什么,只是冒了点冷气。”
他微微侧头,不知道是在想什么。
但齐珣的咳嗽越来越重,他吃的东西越来越少,看上去也是越来越瘦。
两个侍卫频频问齐珣的情况。
“郎君的身体还好吗?”
“还是找个地方修整几天吧。”
“有没有发烧。”
又过了几天,齐珣的病情只见严重不见好,大家眼睁睁看着齐珣的状况一日比一日差。
临近黄河,大家在一个小小的村镇休息,齐珣却一病不起。
他们行路没有带医者,书童拿了钱,拜托乡亲们找大夫。
“求求您老人家了,我家郎君是将要去望陵赴任的县令,已经病了些有十日了,帮我们介绍个好大夫吧!”
小半天过去,乡老让人请来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夫,为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齐珣把脉。
躺在床上的人微微皱着眉头,面若金纸,口唇干裂,眼睛下方,隐隐可见一点青痕。
把过脉,书童和侍卫都看着大夫,大夫说:“我给你们家主人开一方药,暂且先用着,吃上三天,看看会不会有好转。若是不能好转,也不必再找我,到时候你们另请高明吧。”
书童跟在老大夫身后,紧张地说道:“老先生,我家郎君到底是得了什么病?怎么一直都不好。”
老先生摇摇头,说道:“你家里也没个能够主事的人,他这病说严重也是严重,说不严重也不算严重。”
书童快要急死了,老大夫也不卖关子,说道:“他这是心病,只要知道这人的病从何而来,顺势解决,病根去了,病自然也就能好了。”
“年纪轻轻的,我与这位郎君素未谋面,实在不知晓他有什么心事,这还得是他的家人,你们这些了解他的人才能知晓。”
“该说的我都说了,能做的老夫也做了,剩下的就看你们自己了。”
老大夫背着药箱离开。
齐珣还是在床上躺着,时而高烧时而低烧,有时候清醒着,但却吃不下东西,闻到什么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咬一口味同嚼蜡,强行吃到肚子里,一会儿就翻江倒海地吐出来。
书童忧心忡忡,给齐珣倒水漱口,过一会儿收拾干净,齐珣强撑着精神换了一身衣裳,重新躺在单薄的床上。
书童说道:“郎君瘦了许多。”
齐珣没什么精神,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个笑。
书童又说:“您生病的事儿,奴婢让人给家里送信了。”
齐珣没说好与不好,只是怔怔地看了一眼洛京的方向。
第108章
萧翀乾批阅了大半天的奏折, 眼看着日头过了午时,又往西边偏去。
漏壶里的水滴一滴一滴往壶口中落,滴滴答答, 听得很清楚。
一旦专心起来,很容易忘掉水滴的声音。
这样规律的, 属于自然的声音, 往日里听着叫人安心。
今天他却有些烦闷。
奏折在面前批了一座小山, 绮云香的味道幽然缥缈, 久居其中,心神安宁。
仙师前两天献上萧翀乾所要的安神香, 就请辞回归山里,处理一些事情。
今天萧翀乾主持了一次早朝,大昭地广人多, 事情也多, 朝臣许久不见萧翀乾, 也有许多的事情要说。
平日里虽然可以上折子,但是有些话还是亲口说来更加方便,交流更方便。
早朝一开就开了小半天。
回来之后又是处理奏折,萧翀乾埋头处理了很久,心里却是越来越烦闷。
梁闻喜帮着换过三次茶水, 磨了两次墨汁,挪了一次奏折。
皇上的心情他看在眼里, 心里知道皇上此是又是在担心永寿公主,这几天公主睡得时间太长了,短则半日, 长则大半日,醒来的时间却也很短, 就睡着了,长一些够用一次膳的,短的时候也就是喝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