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檀华这样想着,慢慢写完了一封信。
  她把信塞入信纸,交给小和尚,桌上的礼品,檀华没打开,也不感兴趣,说道:“这个也一起带回去吧。”
  小和尚道了声佛号,将东西一并带走。
  走到山下。
  文士将东西接过,送入车中,谢过小和尚,马车离开。
  马车里,和尚送回来的礼物在身边,里面的人拿着信封,发觉没有封口,随手涂了些浆糊封上。
  “这封信回去让人送给四弟吧。”
  这封信随着冬季的薄冰蔓延,一个侍卫带着两个年轻的朗中,还有一些鼓鼓囊囊装满了药材衣物的行囊离开。
  几人日夜兼程,用了四天就到了齐珣暂时落脚养病的孟家村。
  侍卫带着物品和两个朗中一起敲门进去,齐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唇干结,书童在一旁守着。
  认识来的人是府里的朗中,说道:“李大夫,四郎君原本只是吃不下饭,这两日水也喝不下了。”
  朗中也来不及多说,先坐下为齐珣诊脉。
  然后摇头。
  两人看过,都是摇头。
  李大夫问那书童:“药还吃得下吗?”
  书童摇头,说道:“吃不下了,这两日什么都吃不下了。”
  “府上怎么说?咱们回去吗?”
  那侍卫讷讷,李大夫说:“四郎君现在最好哪都不去,人现在是昏着还是睡着?我来扎几针看看。”
  书童说:“小人也分不清了,这两日四郎君总是精神不好,昏昏欲睡。”
  也不多说什么,李大夫说:“帮忙给郎君脱掉上衣。”
  几针下去。
  一直躺着的人悠悠转醒,见到床边的人是李大夫有些惊讶,“李大夫?”
  “听说四郎君病了,府上的两位郎君忧心如焚,让我和王大夫一起过来为郎君诊脉。”
  李大夫取下扎在齐珣穴位上的银针,再和书童一起将人扶起来。
  床上的人顺着两个人的力道坐起来。
  李大夫看着齐珣的表情心里不太乐观,齐珣笑着说道:“我的身体怎么样,我自己有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两位大夫不要为我太过忧心。”
  李大夫摇摇头,说道:“四郎君清减了许多,病总会好的,只是胖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害得多多滋补。”
  齐珣也不说什么,只是靠着床坐着,因为很久没有吃东西,他浑身无力,颇为难受,现在只是勉强维持姿态。
  对于李大夫的话只是笑笑。
  李大夫从袖中摸出一封信交给齐珣,说道:“家里给您的信,说是一位故人所赠。”
  第110章
  行路中途, 许多东西只是将就,拆信刀也是没有的。
  齐珣自边缘撕开信封,取出信纸, 翻开阅读。
  刚才身边的朗中和侍卫都去梳洗更衣了,身边留下的也只是个自小跟着他的书童。
  知道他这阵子病得厉害, 精力不济, 此时专心看书, 书童也不打扰。
  他去炉子边上从砂锅里倒出来一碗白粥, 手里拿着调羹搅拌降温。
  准备一会儿白粥凉一些再给郎君拿去。
  齐珣在纸张拆开的时候闻到了淡淡的,似有似无的苏合香的味道, 这幽香扑面而来,像是一场短暂地,猝不及防的梦。
  字很少只有两页。
  檀华在信中感谢他曾经的好心, 发了一张好人卡, 如实地说自己对他没有感情, 希望两个人都各自安好。
  她文字中的态度不像是两个人前几次见面时候那样激烈,反而很平静。
  齐珣看着看着,忽然侧过身,呕出一口血。
  猩红色染上了他白色的前襟。
  书童丢下碗,扑过去, 大叫一声:“郎君!”
  两个刚才洗过脸的大夫也跑过去,来到齐珣床边, 齐珣收好了信,一手拿着帕子擦了擦嘴唇和下巴上的血迹,伸手让大夫诊脉。
  而另一边, 远在洛京。
  齐二郎少有的发了怒。
  他冲到齐璟所在的书房,看他来势汹汹, 是有事情,齐璟对幕僚说:“宋先生先下去歇歇吧,此事稍后再议。”
  宋先生略一拱手,出了门。
  待门合上,齐二说:“大哥你疯了,怎么能求得那样的信送给四弟呢?”
  “不送那样的信,不然呢?如二弟一般,请一位笔迹清雅的学子,冒充她人,写一笔关心体贴的文章,让人悄然送过去。”
  齐二本来是悄悄做了这样的事情,他一听齐璟揭露有些心虚,这事儿是他悄悄安排的。也是因为大哥不想齐珣回京,但齐珣爱慕之人金枝玉叶,齐家不可多做攀扯,所以大哥求来公主的书信才叫他震惊。而请人假做永寿公主写信安慰齐珣,虽然是多有不敬,但此事天知地知,没有几个人能知晓。虽然是个馊主意,但多少算是一味心药,只做救命,也可勉强为之。
  “永寿公主花信年华,这一两年之间,随时可能成婚。届时公主已结连理枝,四弟犹当互许心意,二弟可想过到时候要如何应对?”
  齐二郎说:“我不会叫人在书信上署名。”
  “可是二弟不署名不就是叫他误解的么?如此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