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皆可履之蹈之。
虽然所行在千里之外,也不会再疑惑。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看见对方喜欢的东西都会觉得闪闪发光,走在对方曾经走过的路上,也会有种被陪伴着的错觉,走在对方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也会期望能够偶然相遇。
命运是否能够馈赠这样的珍宝,尚且不可知晓,此时此刻的人却是感到幸福的。
心灵有了归处,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齐珣站起身来,却见身边的书童不知何时跪地哭泣,他说:“哭什么?”
书童身子一哆嗦,抬起头,说道:“郎君,您还活着么?我以为您不行了!”
齐珣笑了笑,说道:“大概是死不了了。”
他的身体还病着,虚弱、疲惫、疼痛,但是心脏却跳动得有力,头脑也是清醒的。
书童一眼看去,只觉得他很不一样了,今早和齐珣出来的时候,他觉得四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人还是精神,面容带着一点血色,但人内里是空的,走起路来像是在地上飘。
但是现在,他双脚落在地上,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挺拔有力,一如过去,秀雅风流,一双桃花眼湛然生辉。
齐珣看了眼身侧的石碑,行了一礼,说道:“公主,再见。”
他微微一笑。
回去之后,两位大夫看了他面色,都是惊异,重新为他把脉,也是连连道奇,不问他细情,只说:“四郎君再休养几日便可大好了。”
过了几日,北方又下起了雪。
飘飘扬扬的白色,落在手心,能看见形状分明的六角冰晶。
洛京也淹没在茫茫白色里。
檀华仍在寺庙里闲居。
时常写写字看看书,她不修佛,佛经是捎带看的,随身带来的话本也是捎带看的,本身也不是为了看任何书。
做很多事情不需要什么目的吧。
寻了一根竹竿,用丝线做成钓线,随便用旧的银钩做成一个鱼钩,绑了几根红色白色的羽毛当做浮漂,是在寺庙里捡来的,庙里的和尚不杀生,附近的山林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家禽雀鸟无忧无虑地生活,鸟蛋也好,羽毛也好都是常见的。
檀华用短杆支起簸箕,里头撒了些小米,有鸟来吃就一拉绳子,鸟儿就落在里面,这样还捉了好几只鸟呢。
若是叫着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和尚见着,必得念叨“阿弥陀佛”,“万物有灵”,“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的话。
和唐僧有一拼了。
檀华再三表示,她不吃鸟,只是和鸟儿玩一玩,钓鱼也是玩一玩,钩上的鱼饵是馒头或是草叶,愿者上钩,钓上来就放在桶里扑腾一会儿,她离开的时候就把鱼重新倒回河里,这一切只是单纯享受一下人类原始的捕猎的乐趣。
下过几场小雪,有彩萍和梅香点火煮茶,檀华偶尔会钓上来一条一掌来长的鱼,这样长的鱼看大小正适合烤鱼,只是在佛门之地,出于对他人信仰的尊重,无奈还是放了。
几场雪越下越大,眼看着水面就要冻上了,鱼儿也不愿意靠近水面了,最近这几天几乎都是一无所获。
檀华收了自己手工制作的钓竿,装鱼的小桶也放在一旁闲置了,还是回归了看书,宫里面不许看的言情话本,零零散散地看着,常常觉得一天过去得很快。
而自己学业这边,檀华带了一些课本,闲暇的时候读一读,偶尔写几篇读后感,也算是自己的假日作业。
几场雪之后,湖面结了冰,檀华离开寺庙回了皇宫。
临行之前,檀华见了主持一面。
禅房里,只有两个人,主持是个略微消瘦的老和尚。
他说道:“公主这些日子读了不少佛经,可有什么不解?”
檀华摇摇头说:“是有一些不懂的,却没有什么想问的。”
“既如此,公主何时想问,在下随时恭候垂询。”
老和尚笑了笑,又问道:“公主可要算命?”
“我不算,以后也不会算,老和尚下次不要问我这个问题了。”
老和尚说:“前些日子连下了好几场雪,天冷路滑,公主当心慢行。”
檀华点头谢过,离开了无尘寺。
一行五十个人,保护她一辆马车,主仆三人也足够了。
离开无尘寺,路面上是前两日下过的雪,大约两寸厚,被车压过好几次,硬邦邦的一层覆在路面上。
回到宫里,芙蓉殿还是老样子,干枯的冬天,传来许多鸟鸣。
按说回宫应该先去看望萧翀乾,请个安,问问好。
檀华换掉鞋子,由彩诗帮忙解下身上的毛领披风,对方看檀华脱掉外衣,帮着接过来,说道:“陛下不在宫里,自公主出宫没多久,陛下就去了琢光山,那里的道观新成,陛下还没有回来。”
“宫里有什么事情吗?”
檀华换了身衣裳坐下来,身上松散自在,懒洋洋地靠着。
彩诗说道:“还是老样子,淑妃娘娘的病总也不好,说是入冬之后都睡不着觉,请了些民间的圣手看过,也请了道士和巫医来祈福跳舞,前两天还找了一群人巫医跳舞。”
檀华又想起了母亲刚刚去世时候的样子,几不可见的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