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那封折子太子殿下已经过目,也送到了琅镜山一份,随后二皇子殿下被派到了外地办事。此举意在避开一些风波,平息事态,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能回来了。”
他说着檀华想起前两天萧澜送了信来说他要去桑州办事,过段时间回来,让人给她送了一些吃的用的,叫她不要拒绝,还说回来给她带一些土特产,到时候再请她看杂耍。
檀华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一件事。
重元之乱发生在十八年前,事情发生的时候她还在母亲肚子里,而出生之后,檀华从来没有听柔贵妃或是萧翀乾提过这件事。
对于皇帝来说,不管怎么样,亲自下令杀死自己两个兄弟也是一件无法抹除的黑历史。
在大昭,很多人忌讳这件事,讳莫如深。
檀华还是在后来,宫里的妃嫔聊天时一不小心说漏嘴的时候知道的。
那是她第一次,感到萧翀乾作为一个皇帝冷漠的一面。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从来都是不认父子兄弟的。
重元之乱就是前车之鉴,萧澜竟然被人指认这样的罪名,这恐怕是有人在离间萧恒和萧澜两兄弟。
“那封折子是否有受到谁的暗示?那位姓姚的姑娘怎么样了?”
“蔡御史的师长刘大人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柔贵妃去世之后萧翀乾长居停灵之所,那些在阶前跪地劝谏的人当中就有一位姓刘的文人大学士,当时劝谏,对方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那时候冯老丞相劝了对方几句,没有得到什么好脸色。
是个有几分固执的老人家。
“那位姑娘呢?她人多大了,现在怎么样了?”
“那位姑娘应该是比公主大一岁多,她已经不见了,有人去抓她找不到人。”
看出檀华有些同情,他说:“重元之乱已经是陈年旧事,乱党业已尽数拔除,一个小姑娘,人皆有恻隐之心,更何况当年一些涉事的边缘人也已经放了,没人与她有仇,官府也不会下力气找她的,公主也不必担忧。”
他看了眼时间,说道:“时候不早了,如今天黑得早,臣先告辞了。”
齐璟离开的时候,见彩萍端着一碗汤药往里走,多看了一眼。
问道:“姑娘,是有谁不舒服吗?”
彩萍说:“见过齐大人,是一起来的宫女这两天夜里胃痛。”
不是永寿公主就好,他就出门了。
将要到申时,冬日白天短,黑夜来得早,这会儿天已经擦黑了。
夜间的风从雪地刮过,带着风里带着些细碎的雪沫冰屑。
他身上披着一件银灰色披风,走几步路,上了旁边一辆蓝色的不起眼的马车。
车夫挥鞭子之前说道:“爷,坐好,这就走了。”
马车碾着石板和冰雪,木质车轮轱辘轱辘地往前滚,从雪地上碾过,黏在地上的雪被压实发出斯斯莎莎的声响。
马儿在鞭捎时不时扫过的时候哒哒哒往前跑,车子拉着人远去,车夫是个身量略宽些的中年男人,头上戴着一顶皮帽子,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脖子和脸上裹着一层厚厚的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
他只负责赶车,不知道齐璟为什么大冬天的,从洛京城里穿过半个京城,出了城又走小半个时辰来到这家寺庙的一个香客暂住的小院子。
每次来这边,车夫自己在附近借个空房歇歇脚取取暖,有时候借口水喝。
齐大人来做客,长一点待个一两个时辰,短一些待上一刻钟左右,再短一些有时候小院里的丫鬟根本说主人家不方便见他。
知道里面住的应该是个女子,也想不到什么样的女子会在寺庙里寄住,齐大人又为什么不请对方去城里住。
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车夫不懂的,不过只是赶马而已去哪里都差不多,懂不懂不重要。
齐璟坐在车厢里,半闭着眼睛。
永寿公主会不会见他,他其实不确定,这和永寿公主的心情有关,也和他自己讲的事情有没有让她感兴趣有关。
二皇子的事情虽然没和人说过,但檀华或早或晚的都会知道这件事情,不算什么很大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
和永寿公主在一起的时间,哪怕是她什么也不说,看也不看他一眼,也总是觉得时间过去的太短。
比冬天的白日还要短。
有时候永寿公主不见他,固然会有些失望,但是既然来到了门外,心中的事情,也算是放下了一半来。
齐璟想着想着,脸上也露出了一个微小的笑意。
这辆蓝灰色的马车很快就消失在了寺庙的路上。
檀华伸了个懒腰,绕过桌子,去找了梅香。
梅香正坐在火盆旁边一边,膝盖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一只手上戴了手套,用铁钳子拨了拨火盆,添了一些炭火进去。
随后压着上半身脱了手上的手套,给书翻了一页。
她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忽然抬起头来,看檀华往她身边走。
梅香看了看檀华的脸色,不由得又想起来的那位齐大人的话,说道:“公主,齐大人适才说的话是真的么?”
檀华说:“都是以讹传讹来的话,没什么要紧的事情,用不着担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