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檀华微露讶色,略作思索, 记起燕归曾对她说过,在朱雀街刺杀皇帝的那些刺客被抓住不久就死掉了,无从审起,也不知来处。
  郑无名知晓永寿公主为皇帝心爱的女儿,自她小时候皇上就怕这类血腥残忍的事情吓着她,从来不会在永寿公主面前责罚奴婢。
  也未曾有刺客横尸的场面,叫永寿公主看见。
  他说:“公主有所不知,刺客杀手之流,多有死士,若是能完成任务,全身而归,还好说,若是完不成任务,为防止泄密很少会留下活口。”
  檀华微微点头。
  略说了几句话让郑护卫退下。
  她的心里有些沉重。
  这是檀华第一次见人被杀死,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一个个活人可以死得这样轻易,这样无足轻重。
  萧翀乾曾经讲述他斩杀戎狄,筑起京观,说那些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时候骑在马背上,伏低身子,像是割稻子一样杀死一切被他们追上的撞上他们的百姓。
  他的话语中有许多的流离和伤亡,这些东西被凝固成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他像是讲书一个发生在很多年前,已经在纸张上泛黄褪色的故事。
  那时候檀华觉得自己在任何一份史料之中,都再难看到这样细致真实的故事了,当时听到那些的时候,心脏总是微微紧绷了。
  有些事情不曾真正的经历过,永远无法知晓,无法明白。
  固然,这些刺客都是刀尖上舔血的人,往常也必然听命行动,无所不为的。
  但好一些的人,其实也有是像他们一般无足轻重的死去的,像是一抹尘埃,抹布一擦就消失掉了。
  檀华将自己的文稿和书籍装在梨木箱子里,洗干净的毛笔、笔架,另有箱子安置,砚台里面有一点墨汁,拿去洗一洗擦干净,一起装在箱子里。
  彩萍手中捧着香炉说道:“这只香炉先别收了,今天险些忘了咱们带来的安神香,一会儿睡前烧一点,定定神,夜里也好睡个好觉。”
  檀华说:“你一会儿也拿一炉香去用,晚上也好好休息。”
  梅香正在往箱笼里放帐子,探头插了句话说:“公主,今天晚上我和彩萍与您一个房间睡觉可好?”
  彩萍听见这句话,也说:“这次出来咱们没带多少安神香,只带了几样都是新配的苏合香,也是想着山间寂静,夜里定然好眠。”
  也是来了才知道,这边虽然是寂静,但地方宽敞,又靠近山林,夜里能听见风吹过的啸声。
  前几日心里踏实,屋子里烧了炭火,大家暖暖的,心里也是暖暖的,主仆几个在一处,又有耳聪目明、身手不凡的十七在,没想到会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
  只当是在芙蓉殿的一座偏僻宫室里,得个清净而已。
  但是这会儿,已经晚上了,室内的几盏灯都点起来,照得室内明亮亮的,就怕哪个角落里藏着什么鬼影,有时候多说几句话,有时候又什么都不说,时不时地竖起耳朵听一听外面的动静。
  两个人都笑着望向檀华,檀华看着她们也笑了笑,她们两个是有些怕的,但说一起睡,也是担心自己害怕,檀华确实有那么一点,她点点头,说道:“那好,一会儿我们睡在一个屋子里。”
  整理了书房,一些零碎的,来了慈恩寺后添置的小物件都不打算再要了,一些常用的琐碎东西都收拾好。
  十七、彩萍、梅香,三个人一起搬了一张床来到檀华房间里,就放在她床边,头对着头,竖着放下。
  “剩下的明天再收拾,今天早些睡吧。”
  几人刷牙洗脸,点了一炉安神香,在室内放了一个熏炉,熄了灯,睡觉。
  第二天一早也是忙忙碌碌的收拾东西,
  都想着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梅香、彩萍,十七,几个手脚健全的护卫和赶马的朱小虎一起和大家收拾东西。
  外头有人敲门,彩萍有些谨慎,朱小虎隔着门板问道:“是谁?”
  对方应道:“我是受人所托,给此间的主人送一些东西。”
  彩萍认出这人的声音,音色略微厚重沉闷,是那个经常跟在齐大人身边的仆从。
  她上前打开门,见着果然是那个人,对方站在门外,笑着说:“彩萍姑娘,这会儿一日冷过一日,过两天又要下雪了,我家主人让小人给贵府的小姐带了一些日常用的东西,山间来往买卖多有不便,还请万万不要推辞。”
  彩萍看过去,只见这人身后跟着一辆大马车,里面满满登登的东西,上头还用稻草席子盖着。
  见她看过去,这人说:“车上有些自家庄子里产的瓜果菜蔬,怕在路上冻着了,就给盖上了。”
  看他头脸通红,一定是路上迎风吹得,彩萍说:“你带来的这些东西我们用不上。”
  “唉,姑奶奶,您可别这样客气,都是自家的东西,不值得什么,也就是这数九寒天里,买卖不易,才叫我们送过来,平时哪里拿得出手呢。”
  彩萍点点头,止住他的话说:“你进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我们今天就要回家了,这里收拾着呢,你带来的东西,实在是用不着。”
  将人留在小屋子里,喝茶烤火,彩萍给他拿了一盘点心,又给了一个荷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