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孟凌文摇摇头,说道:“与去年差不多,卧病在床,终日服药,如今已经全然不能理事,专心修养。听说已经不能吃干饭了,平日只吃一些粥汤、肉糜、菜糜等物。”
  他叹了口气,丞相就是文人当中最高的官职,冯老丞相这些年处事圆融,大公无私,深得皇上信重。
  同朝为臣,也曾受过一些教诲和照顾,如今对方一看就是时日无多,他心中如何不伤怀。
  况且,换了一位丞相谁又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
  想起即将成为丞相的大人,孟凌文说:“还有一桩事,算是一桩逸闻,因所涉之人不一般,九郎或可一听。”
  王九郎抬目望去,孟凌文说道:“去年冬日,大约是九郎离开之后,太子殿下有心为其妹永寿公主择驸马。”
  王九郎表情不变,眼神微凝,听孟凌文言语,孟凌文没注意到这点不同。
  他仍说着:“洛京青年才俊永寿公主看尽,皆是莫名其妙无疾而终,私下里有传言说,那位齐大人和永寿公主过从甚密。”
  孟凌文给王九郎倒了一杯酒,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王九郎问道:“那位齐大人?”
  孟凌文说:“适才我们才说过的,礼部的齐大人,齐璟。九郎也不敢相信吧,这些年大家都说这位齐家的齐大人有些过于洁身自好,年过三十而无妻,亦不曾听闻有什么红颜知己,他家人前些年常常为此忧虑,有人说齐大人许是罗汉转世,不然怎么如此不近女色。”
  王九郎看着眼前的杯盏,眼毛略动,孟凌文说到这里,又是一笑,“说齐大人是罗汉转世,实在不能信,只看齐大人行事,也非佛门性情。”
  说说笑笑之间,王九郎慢慢饮下杯中之酒。
  尤听对面的人说道:“这件事可不能是空穴来风,但若是真的,又不知会如何。”
  王九郎左眼下一点泪痣闪了闪,他说:“凌文你有些醉了。”
  孟凌文说:“我不胜酒力,让九郎见笑了。”
  话语至此,两个人不再谈国事与逸闻,只说起这阳春三月的好风光,还有王九郎路上遇见听见过的奇闻轶事。
  而孟凌文又为王九郎如何与苗人换地感到好奇和惊讶,趁着兴致,请他自己讲一讲。
  这样一来也少不得多喝几杯酒水。
  一江绿水清波荡漾,莲花小船只在一片水中飘飘荡荡,别人看见,只道是三月柳如烟,遮遮挡挡看不真切。
  两人说了一个下午,吃了些东西,喝了一些酒水,等到回来的时候也已经不早了。
  王九郎告别友人,回到家中,明早要入宫递送折子,他沐浴更衣,月亮才冒头,就开始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王九郎带着折子入宫。
  求见皇上很顺利,早课之后,萧翀乾和眼看王九郎和去的时候差别不大,萧翀乾目光从王九郎身上扫过,他仔细看过手上的折子。
  说道:“此行不易,这样的结果极好,诚然不易,九郎辛苦了。”
  王九郎谦虚了两句,萧翀乾只是笑了笑。
  他人虽然老了,眼力还是有几分的,一个人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够完成这次的事情。
  否则,若是
  萧翀乾看完,将奏折合上,放在桌案上。
  他对等候的王九郎说道:“九郎才学过人,世所罕见,真乃明珠。”
  萧翀乾笑笑,不吝惜夸赞。
  王九郎恭顺如常。
  待回到家中,宫里的封赏来了,一起到来的还有萧翀乾的赐婚圣旨。
  第137章
  永寿公主的婚期定在明年二月。
  萧翀乾是个说一不二的人, 一旦他下定决心就没人能让他转念,他也不像萧恒一样问她要不要见一见人,看看怎么样。
  时间过得很快, 又是一年莲花盛开。
  公主府还在修葺。
  檀华没有去过,只是偶尔去别院走一走, 仍是当初永安坊的别院。
  年后早春时节她去过一次, 隔壁院落的门环上挂了灰尘, 门槛下钻出了野草绿色的嫩芽。
  留守在别院里的侍女讲说:“那家人大约是搬走了, 早晚不见他家里有人进出,这几个月也不见有人出门采买。”
  檀华应了一声。
  当时她坐在石阶上, 双手撑在身后,闭着眼睛,晒着暖洋洋的日光, 精神有些散乱。
  那侍女站了一会儿, 又说:“让小的去看过, 咱们送过去的东西却是不见了。”
  檀华仍是懒洋洋应了一声,她记得是有几口箱子,若说里面装了什么,也不用心想,浮掠而过, 五颜六色的色块在眼底闪过。
  她比侍女更早知道隔壁的人已经搬走的事情。
  日光带着灰尘起舞,过往的记忆一点点染上尘埃, 她再回到这座自己从前精心修建的别院里,也不觉有什么异样了。
  夏日的阳光中,侍女在檀华身边放下一盘洗干净的葡萄, 侧坐着说:“今年雨水不似去年多,府上的葡萄也比去年更甘甜一些。”
  檀华直起身, 捻起一粒送入口中,她嗜酸,吃葡萄也不用剥皮,待咽下这口甘甜微酸的葡萄,和侍女说:“我已吃了许多,府上的葡萄,你们多吃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