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什么驸马?
  管他呢!
  第171章
  路上已过了春节, 檀华一行回到洛京的时候还有一个半月就是春分。
  离京差不多半年,不知现在家里是什么情况,萧翀乾是想念她多一点, 还是生气多一点,檀华隐藏身份便衣入城。
  她要给萧翀乾萧恒两个人一个惊喜。
  才入洛京, 就见街上气氛噤若寒蝉, 一队队披甲士卒从街上跑过, 路人缩头退避, 有个负枷的中年男子被差役督促前行,一个年轻女眷带着孩子跟着他送行, 檀华却认识这个人姓蔡,是个御史。
  此人在朝堂上,清正廉洁、直言敢谏, 去年夏天萧恒说过蔡御史对庶务很有些见地, 想让他去地方历练一番, 回来转到户部任职。
  只看附近百姓对他并无恶感,两个差役亦是恭敬,檀华觉得事情不太一般。
  檀华先带人回到自己的一座别院,让人安排了两个客人起居,煮一些热水给三人洗漱, 上一些好菜好饭让两人好好用一顿饭,她去书房找来管家询问最近洛京的情形。
  “太子殿下冬日出京巡行路上遭逢不测, 三日前二皇子萧澜宫变,如今皇上处境不明,二皇子监国理政, 不日将登大宝。有些对此质疑的官员因此获罪,蔡御史因说二皇子名为代理国政实则谋反, 被判流放两千里,宫变当夜朝野内外乱成一团,有多起小人作恶,是以近日兵马早晚巡逻,捕捉盗匪。”
  没想到一朝回国竟是如此,檀华凝眉思索,她只记得萧澜一向风轻云淡,分给他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虽然做得好,却不肯多做一分,有时候也为人情糊弄,因这一点,皇上和太子都斥责过他,萧翀乾批评他最严重的话是“囿于小节,难成大事”。
  但现在看来她这位二哥其实心里是有成算的,否则怎么就做成了这样一件大事?
  若说萧恒死了,檀华是绝对不相信的,如今说他生死未定,便可放下一半心。更担心的却是父亲萧翀乾,萧翀乾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难得住他,朝政上的事情他是最拿手的,沙场杀人不在话下,但如今,他已经不理朝政多年,多年茹素,且有年轻时在沙场留下的暗伤折磨,身体早已不如当初,也不知道父亲如今还能杀敌吗?而且萧翀乾能对儿子忍下心吗?
  太子那边不管怎么样,二哥那边也不管怎么样,她得回宫看看父皇怎么样,最好是先偷偷到宫里去探探底,亲眼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招来静候在一旁的侍女,檀华吩咐一个侍女:“你去看看两位客人在做什么,若是见他们都收拾好了吃过了茶饭就请来一见。”吩咐另一个侍女,说道:“卧室床下有个柳木箱子,里面有个姜黄色包袱,你去拿来。”
  包袱里面有一套她从前放的宫女衣裳,是她放在这里留作假扮宫女隐藏身份进出宫廷的备用衣裳,还没用过几次。
  叮叮当,方才离开的管家去而复返,手里捧着一张名帖来到檀华面前,躬身说道:“主人,一位客人求见,他自言姓王。”
  姓王的客人……檀华想到一个人,却不确定,她接过名帖翻开,果然看见一个人名,是王韶音,还记得他那日行船送自己离开洛京,再联想到此时京中大事,猜他来此也许与二皇子谋逆事有关,便道:“请他进来。”
  侍女低头引着王韶音来见,拉开门让他进门,檀华只见一个年轻文士走进来,他穿一身月白色衣衫,修眉入鬓,俊目冷然,左眼眼尾有一颗小小的多情泪痣,让他看起来总有一种化不开的秀致,凡是见这个人,注意力总是不由得在那颗泪痣上停留片刻。
  他行了一礼,当先说道:“请公主屏退左右。”
  檀华端正坐在榻上,摆摆手。
  侍女与管家一起退下,此时文英和青梅也来了,因为檀华在待客,便上了茶水点心,请他们在一旁静室等候。
  未及问此人如何知晓自己归京,檀华疑惑道:“郎君可是有什么密事对我讲?”
  王韶音道:“臣有一物奉给公主,此时不可被旁人轻见。”说话同时,他摸入袖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四方木盒,托在手中打开,入目即是蓝田玉色,五龙扭结,檀华目露惊愕之色,她身形微微前倾,王韶音已经捧着盒子来到檀华面前,将里面的玉玺取出,底部微微上翘倾斜,给檀华看其下的红色印章,说道:“公主请看。”
  只见印玺底部积年沾了一层红腻印泥,可见几个红色的倒体字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传国玉玺?
  檀华从王韶音手中接过玉玺,从怀里摸出一张白帕子,往上面盖了一下,她捧着帕子细看印上的图章,这玉玺她自小看过千百遍,也见过不知多少扣过玉玺的奏折,它经历过千百岁春秋,有许多皇位更替,国朝演变留下的印痕,只看五条蟠龙绞结其中一条龙的须子少了一截,不经常把玩的人是注意不到的,方才她确定玉玺上有这条纹路,而印玺的图章也有些深浅不同的细小纹路,檀华细细分辨字形和纹路。
  王韶音侍立在一旁,这是他第一次距离檀华这么近,能闻到她身上幽淡的香气,从远方归来,她瘦了一些,也似高了一点,仍是乌发如檀,云髻松散,也许是刚刚沐浴过,细腻洁白的肌肤上有淡淡的水汽,她身上的香气越发的清淡,也越发悠长,他垂下渴望的目光,只将视线搭在她的衣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