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闻询赶来的宫人火急火燎冲进来,结果提着水桶一看,什么啊,原来只是个小厨房着了火,烟虽大,概因只是点着了什么易起烟的物件,火势仍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明明白白的雷声大雨点小。
  反应过来便有人无语去骂扶疏,“有你们钟毓这么大惊小怪吓人的吗?有功夫叫喊,你们一起合力多浇几遍水这火估计也就灭了。”
  扶疏却不服气,“这怎么能是吓人呢?怡嫔娘娘有喜,受不了烟雾的熏呛。若是火烧大了给娘娘熏出个好歹来,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怡嫔有喜?”然而扶疏的话音一落,回答她的不再是那位宫人,而是换成了一身明黄色衣袍的男子。
  众人见到来人,纷纷后退,跪下身去高呼“万岁。”
  “先起来救火!”
  皇帝此时看起里像是有些心急,说完,又很快看了扶疏一眼,“怡嫔现在身在何处?”
  闻言,低头又默背了一遍江小锁方才所教之话,扶疏这才低头答道:
  “禀圣上,万幸万幸,今日一早俞贵妃便请了娘娘去喝茶,冥冥之中助娘娘避过一劫,没有受到这浓烟的影响,说起来,奴婢们都要替娘娘谢俞贵妃庇护呢。”
  皇帝闻言,眉头却稍稍蹙起,继而调转步伐,“走,去贵妃处看看。”
  ——
  午膳过后,白惜时难得空闲坐于窗边,挽起衣袖,正在为一盆新送来的绿植剪枝浇水。
  这个时候刚吃完饭的江小锁欢欢喜喜跑了进来,等向白惜时背完了今日内学堂所学,见四下无人,才凑近了小声道:“掌印,怡嫔娘娘已经回到钟毓宫。”
  闻言动作不停,白惜时继续慢条斯理给那绿植浇水。
  江小锁:“听闻被贵妃跪了一个多时辰,不过索性怡嫔娘娘身子骨不错,虽见了红,但太医诊断后又给开了保胎的药,眼下孩子算是保住了。”
  白惜时听完,浅浅“嗯”了一声,之后便再没有多余的言语。
  江小锁等了片刻,便又恢复原来的音量,“掌印,那书本背完徒儿便先退下了?”
  “去吧。”
  等到江小锁离开,白惜时凑近这株刚修剪过的绿植,继而目光微动,在肥厚的叶片下发现了一片新长出来的嫩叶,小小浅浅,伸出手,白惜时轻柔地托了一托……
  瞧着这片新叶,不知不觉,白惜时亦唇角微扬……她虽不想参与这后宫争斗,但一个小生命,若是有能力,那便保一保吧。
  第50章
  转眼已经进入盛夏,天气越发炎热,如之前预料的一般,大魏北部地区近一个月来都没有降雨,眼看便要干旱成灾。
  东厂与鲍丞外出暗查已传回消息,部分地区粮仓存在瞒报现象,实际储存量远低于上报之数,其中存在不少克扣与贪腐现象,现下部分受灾之地的储量已不足以应对灾情。
  皇帝得知后盛怒不已,因此处理了一批欺上瞒下的官员,同时立即下令从周边和南部急调储备粮,送往受灾地区,以免造成民怨。
  但,一直不下雨,储粮总有用完的时候,皇帝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亦准备亲自赴开宝寺祈雨,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祈雨的一应事宜均在紧张筹备之中,皇帝为表心诚,特决定下罪己诏,向皇天后土请罪,祈求天降甘霖,庇佑大魏子民。
  钦天监亦在挑选测算合适的时日,一切看起来有条不紊,但问题就出现在,内阁和翰林院代拟的几稿罪己诏呈上去,皇帝均不满意。
  不满意便不满意,可难就难在,皇帝也并未说出哪里不满,只打发回去叫人修改,结果修改回来的,他仍旧不满意。
  几次三番下来,皇帝不高兴,朝臣们亦诚惶诚恐,均不知如何是好。
  这日勤政殿议事结束,内阁李大人留住白惜时,询问了几句赵岳近况之后,得知那孩子已经开始吃饭,也愿意继续习武,心下宽慰不少。
  “此子乃故友所剩唯一血脉,我那故友虽昏聩糊涂,没有及时与叛党撇清关系,但老朽仍旧于心不忍,他那独子便劳烦掌印照拂了。”
  虽官居一品,却最为谦谨和善,这大概便是李大人能得百官信服,历经三朝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高望重之人,白惜时自然也心生敬服,遂扶住对方,“首辅大人言重了。”
  闻言,李大人笑了一下,却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目光投向那边几位垂头丧气的翰林学士,他们一人手里均拿着一册代拟的文书,来的时候信心满满,眼下却是如无头苍蝇般,急得直挠头。
  白惜时跟着一起望了过去。
  李大人:“在老朽看来,这些翰林学士均是百里挑一,遣词用句绝无什么令人指摘之处,只不过,错在领会不了圣意。”
  说罢看向白惜时,“掌印是最了解圣上之人,在掌印看来,这罪己诏应当如何修改?”
  白惜时听到这倒是有些惊讶,“首辅大人愿意相信于我?”
  “有何不可?”李大人摸了把胡须,眼中泛着点点笑意,“各司其位,各骋所长,掌印这些时日的用心,老朽亦看在眼里。”
  自白惜时接任以来,朝臣们原先预料的政令不畅之事确实没有发生。
  白惜时:“首辅大人若是愿意相信于我,给我一日时间,咱家姑且试上一试。”
  李大人这次倒有些意外,“掌印另有合适人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