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放下勺子,看了眼另一碗没动过的绿豆粥,白惜时:“不用,你自便。”
她一碗便已足够。
闻言目光又在对方脸上凝了片刻,男子长臂一伸,就在白惜时的目光下,他自然而然将那碗只动了一口的甜粥端了过去,继而,送入口中。
“……”
用的,还是白惜时用过的汤匙。
白惜时及时提醒,“那碗咱家吃过。”
“嗯?”
男子错愕抬首,恍若不知,这时候对上白惜时的目光才堪堪停了下来,看着手中的粥碗,一副记错了的表情。
白惜时无奈,“放下吧,让人给你重做一碗。”
然而解衍迟疑片刻,却拒绝了白惜时的提议,“不用,左右已经动过了,免得浪费。”
说罢,他便重新低头,又拿起汤匙一勺一勺食用了起来。
见状,白惜时面色怪异,就这么观察着解衍,看他用自己食过的粥碗和汤匙毫无芥蒂的将粥送入口中。
如果说起先白惜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但时间一久,她便逐渐品出了其中的不对味。
这小子,不会是故意的吧?
于是解衍吃,白惜时便盯着他吃,直到男子在白惜时的目光下动作越来越慢,待咽下最后一口,终是避无可避,解衍抬眼,看向白惜时。
白惜时双眸微眯,“咱家还不知道,原来解公子那么喜欢食甜粥。”
解衍:“……近来比较喜欢。”
“甜吗?”
“……甜。”
“哦。”
白惜时听完点点头,表示理解,继而托腮,就这么好整以暇地望着他,“那你给咱家说说,你的那碗,和咱家的这碗,哪一碗比较甜?”
一句话,直接将解衍定在原地。
“回答不出来?”
白惜时笑眯眯看着他,眼神却已经将解衍整个人看穿看透,“回答不出来就好好写诏书!”
别没事来挑拨咱家的神经!
“是。”
男子闻言,重新研墨执笔,然而在落笔前,又低声应了一句。
白惜时没有听清,微一凑近道:“什么?”
解衍此刻似乎连抬起头都费劲,但在听见白惜时询问后,还是坚持着回答了一声,“……掌印的……比较甜。”
第51章
翌日,内阁将解衍代拟的这篇罪己诏呈至了天子案前。
连续几日来对诸篇代拟诏书不满的帝王,在翻开这一册之后,目光微顿,继而越往后看眉目越发舒展,最后合上折子往桌上一拍。
“此篇甚合朕意,便这么定下罢。”
众朝臣闻言,均松了口气。
皇帝又问:“此篇为何人所做?”
内阁李大人上前一步,躬身回禀,“乃前任探花郎,清平解家子嗣,解衍。”
“解衍。”将这个名字在口中重复了一遍,皇帝瞥了眼立于龙椅下首的白惜时,继而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白惜时感念李大人的直言举荐,也明白这是他对于自己看顾赵岳的回馈,解衍是个可塑之才,李大人慧眼如炬,自然也看得出来。
但白惜时同样也明白,只做到如此,还不足以叫皇帝赦免任用,接下来,便要看解衍的运气了。
有时候入仕当官,也要看点气运的,白惜时一直相信这一点。
不然解衍也不会刚中探花没多久便被家族拖累,如今寄居于她的府邸之内。
皇帝亲赴寺庙求雨,文武百官自然不可能随便挑个时间便让皇帝过去,必然是经钦天监反复日观天象,推演测算,选定很有可能下雨的那一日,如此,方可突显皇帝实乃真命天子,天遂其愿。
但古代的天气预测能力,白惜时实在也不能百分百信任,因而这一场雨,便成了解衍能不能就此翻身的一个关键。
若是皇帝祈雨,天降甘霖,那么圣上势必会龙心大悦,如此,这篇甚得圣心的罪己诏便也会一并被提及、重视。
但若是皇帝亲临,滴雨未落,那么白惜时也知道,解衍的这篇文章即便写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一切取决于皇帝的心绪,心情心绪不佳,解衍也只能继续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
但愿,他此次能有这份好运气吧。
圣驾出宫的那一日,声势浩大,明黄的帐子如众星拱月般被一众骑兵和带刀侍卫围在当中,百姓于街道两旁叩首欢呼,祈求年轻的帝王能继续为大魏带来福祉。
白惜时便走在明黄的帐子旁,于两侧乌央乌央的人群中,她抬眼,望向此刻仍旧湛蓝如洗、烈日当空的景象,心下不由生出几分憾然。
既憾然此雨不降,禾苗枯萎,百姓又要饱受灾情之苦,同时,也为解衍遗憾。
正在白惜时兀自思虑间,此刻身侧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起风了。”
闻声侧首,白惜时看向身旁,此时便见端坐于马上的男子向她示意了眼西南方向,继而低头,笑着提醒了一句,“注意看路,不要发呆。”
继而,男子一夹马腹,越过白惜时,又去前方查看守卫情况。
原来今日出宫祈雨,世子也被调来守卫圣驾。
看着前方有条不紊指挥着的男子,白惜时转而感受着西南方乍起的风,衣摆被轻轻掀起,此时此刻再回忆从前,好像终是可以会心一笑,有什么东西被真正放下了,不再怀揣着曾经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