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后面就越来越混乱,本意分明是给解衍帮忙,最后她像是也受到了感染,变得不是那么像自己,衣衫坠落,发簪被他抽去,青丝滑过肩头……
  要不是顾及解衍身上的伤,白惜时其实不知道最后会进展到哪一步。不过即便只是这样,已经足够让她二十几年来贫瘠的阅历受到洗礼,解衍果然符合她当下的所有审美。
  多招人啊,特别是他身上还有伤,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她的手中。
  仰头的弧度,喘息的声音她都喜欢,强势的喜欢,温和的喜欢,结束后给她一遍遍耐心擦手的也喜欢……早知道是这样,她去辽东前就应该适当给解衍帮帮忙?
  乱七八糟想了一堆,最后困倦之意逐渐袭来,白惜时才翻了个身,缓缓合上眼。不过不知是不是她的动作惊动了男子,片刻之后,一个人从后头覆了上来。
  眼下已是初夏,白惜时停了一会,回头问他,“你不觉得这样很热吗?”
  “嗯。”男子半睡半醒间答了一句。
  “很热还这样?”
  片刻后,男子退开,同步撤去了环在她腰间的手。
  不过撤到一半,又被白惜时制止,继而拉回来打了个哈欠,抵挡不住昏沉睡意,白惜时合上双目,“算了,就这样吧。”
  也挺好的。
  第102章
  先前对叛党的清算占据了白惜时的大部分精力,皇帝这次大有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之意,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朝臣们均极力撇清干系,曾和叛党交好、或吃过几回饭都成为可能被捉拿下狱的理由。
  波及面太广,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
  白惜时曾起过劝谏之心,但她一劝谏便会被皇帝质问,她身为司礼监掌印,到底听命于谁?
  皇帝眼下对白惜时的要求,是绝对服从。
  最后还是首辅李大人不顾性命之忧站出来进谏,直言再查下去朝廷恐无人可用,白惜时当时在场,甚至看出来皇帝起了罢免首辅的心思,不过最终还是在几位老臣的一起跪拜下,暂时消了继续延伸追查之意。
  之后李大人还想再说什么,白惜时却冲他几不可见地一摇头,止住了他接下来的话头。
  再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
  皇帝有些变了,俞贵妃的去世及自身遇刺让他变得多疑易怒,不仅白惜时察觉出来,朝臣们亦有所感应。
  现下有些朝臣回禀事宜之前,甚至要向白惜时打探天子今日心绪如何,如若心绪不佳,宁愿隔日再禀,以免祸及己身。
  索性眼下叛党之事已经处置的差不多,唯剩一些收尾之事,白惜时也可得一息喘息。
  现下唯一能安抚皇帝的,应当就是那位小皇子,每每去到怡妃的钟粹宫,见到这位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天子才会偶尔显露几分许久未见的温情。
  端静长公主因暂居钟粹宫,见到父皇的机会亦比原先多了许多。
  偶尔皇帝在看望皇子的时候,也会过问几句她的起居。
  如此便已经够小公主兴奋雀跃,期间还特意来感谢过一番白惜时,她以为是掌印从中运作,劝说怡妃娘娘收留,才让她有机会多与父皇见面。
  白惜时闻言笑了笑,直言并非如此,是怡妃娘娘感念小皇子在慈宁宫时公主时常愿意将皇子近况告知,并私下关照,主动将她要了过去。
  公主知道后,半晌点了点头,她其实是听扶疏姐姐如此提起过,说是怡妃娘娘很喜欢她,但她还是不太敢相信,自己也会招人喜欢吗?
  在这个宫中,好像除了掌印,其他人都不怎么喜欢她。
  看出小公主当下所想,白惜时冲她缓缓一点头,肯定了怡妃娘娘对她的偏爱。
  端静长公主聪明懂事,甚至在白惜时看来,在皇帝的子女当中目前应当是最优秀的一个。
  只可惜,不是个皇子。
  —
  郭明身为武将,短暂的回京之后又要再赴边关,在离开京城前,他托人递了消息进来,想要请掌印吃顿饭。
  记着还曾欠了他一个赌约,白惜时这日夜里抽空,去了趟宫外。
  到了酒楼的时候,郭明直言还邀请了滕烈,不过二人等了半天未见人影,想着可能是北镇抚司有事耽搁,未必能来,最后决定边吃边等。
  郭明相邀果然有事相求,原来是他家妻弟刚刚及冠,眼下被挑选进了宫中做禁卫军,妻子家中怕他年轻不懂规矩,于皇宫之中受人欺负,特想请人关照一二。
  郭明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谁的话都可不听,但夫人的话却不好拒绝,我常年不着家本来就觉得亏欠她,这回她嘱咐的事我总想要办好,免得又让她说我没本事。”
  “但掌印也知道我一个武夫,于宫中实在认不得什么人,所以就想到了掌印,不知会不会太过麻烦?”
  郭明是个老实人,显然也没怎么求过人,对白惜时说完这些连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白惜时还当是多大的事,又不是提拔重用,不过关照一二,听完遂一点头,“郭将军放心,不会让你不好向夫人交差。”
  郭明一听大喜过望,直接端起酒杯就连敬了白惜时三杯,正到酒酣之际,这时候外头的门突然被推开,滕烈带着蒋寅一脸煞气走进来,“有事耽搁,来迟了。”
  一瞧滕烈脸色,郭明被唬了一大跳,赶忙询问,“指挥使,可是北镇抚司出了什么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