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四溢茶堂开在溪畔,细雨朦胧垂柳依依。
穿着旗袍的女性抱琵琶,唱着吴侬软语的小调。
如孙梦所说,茶堂里都是上了年纪的本地人,点一壶茶就能消磨一整天。
坐下没多久,江迟迟便听见隔壁桌大爷讲起一件诡事。
据他所说,有一个外甥,老家在槐安市附近的村子,张屋村。前年中元节回老家祭祖,老房子很旧,厕所建在屋子背后。
半夜起床想去上个厕所,中途一直听见远远的、很热闹的声音。
等他战战兢兢上完厕所走出来,原本就几步路远的老房子怎么也找不到了,两边全是山路。
没走多远,前面亮堂堂一片,居然是繁华热闹的一条街市,人挨挨挤挤的。他不敢动,靠在树后面看,发现那些行人的后脚跟,全是提起来的……
虞念慈搓了搓鸡皮疙瘩,“这倒霉孩子,遇到百鬼夜行了。”
江迟迟转过身搭话:“大爷,后来呢,您外甥怎么样了?”
见有年轻人捧场,大爷慢悠悠继续讲:“他是第二天天亮才被家里人在山上找到,当时就剩一口气,脸都是青白的。带去静华观,花了好大力气,大病一场,这才救回来。不过脑子不太清楚了。”
又是静华观,江迟迟脸上依然在笑:“您说的这个张屋村,远吗?”
“说远也不远,这开车一小时能到。”
江迟迟谢过大爷,继续吹捧:“我看您见多识广,我从小就爱听这样的怪事,能再讲讲不?”
大爷被吹捧得舒服,想了想继续说起来自己的一个邻居,名叫老钱。
老钱的儿子之前得了癌症,没几个月活路了。
但是老钱儿子消失了几天,回来之后癌症莫名其妙好了。紧接着,老钱病死了,儿媳妇上班路上出了意外,连带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尸两命当场死亡。
大爷咳嗽了几声,压低声音:“我听说,老钱的儿子,是买到了不得了的东西,转了运。”
游宋微微挑眉,询问:“这不得了的东西,是从哪买的呢?”
大爷说:“那东西是从一个集市买来的,叫鬼市,听着可渗人呢。”
游宋脸色微微一变,他替大爷这桌结了账,顺理成章要来了老钱儿子的手机号码。
然后,他走远几步,拨通了归属地为吴川省的号码。
“你好,哪位?”电话那头的人中气十足,完全不像个曾经患癌的人。
“钱先生,向你买个消息,十万,实时到账。”
“......”钱先生沉默了一会,猜到他想问什么,“你信鬼神吗?”
“自然是信的。”
“那就好。”钱先生的声音意味深长,他压低音量,非常小声地说了几句。
游宋随手折下一根柳枝,眯着眼睛将它叼在齿间慢慢磨动。
江迟迟看着游宋挂断电话,长腿一伸坐下来,轻轻打了个响指,“搞定。”
“去琅山的静华观,找观复道长,说一句‘买阴不买阳’。”他压着声音,语速极快。
正好要去一趟静华观,四人说走就走。
江迟迟打开导航,搜索静华观,刚打下静华两个字,便弹出好几个地点。
“静华观”“静华福利院”“静华爱心私立医院”。
“这么有钱?”江迟迟嘟囔了一句,同样都是道观,怎么人家还能资助这么多产业呢。
琅山在槐安市中心,海拔约两百米,山下是开放式的琅山公园。
山脚下建了一道山门,匾额上书静华观。连绵不绝的台阶自山门后往山上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
静华观靠着山顶建观,红墙青瓦,正门大开迎香客。
虽然不是节假日,但香客依然络绎不绝,观中有许多道长在洒扫。
正殿是慈菩殿,左右偏殿分别是“普渡众生”与“指点迷津”。
江迟迟与同伴很不起眼地融入人群,踏进了正殿。
正殿内香火袅袅,供奉的神像正对着大门,约两米高,脚踩莲台,慈眉善目,手持宝瓶,入目皆是宝相庄严。
江千雪只看了神像一眼,就对他们轻轻点头。
江迟迟心里一沉,静华观果然是玄鬼在阳间的势力,并且规模惊人,难怪在阴域找不到他的踪迹。
“去找那个道长?”游宋压着声音问。
“嗯,我去。”江迟迟轻声说,“四个人太显眼。”
她面容平静踏出正殿,香客们上香时的几句碎碎低语随着轻烟蹿入耳内——
“娘娘慈悲,光照浊世,阴阳相通,长生不灭。”
每一位香客敬香祈愿后,都会念上一句。
江迟迟找观中人随意打听,得知观复道长在指点迷津殿中。她进去时,正好有个中年女人从里面走出。
“谢娘娘庇佑,神仙显灵啊,真见到我儿了,我死了也能闭眼了.........”她不听抹眼泪,嘴里颠来倒去都是这句话。
江迟迟与女人擦肩而过走入殿中,看见那位清瘦和善的观复道长。
“您是观复道长吧?”她轻声细语说,“我、我来买东西,买阴不买阳。”
观复打量着长有小雀斑的年轻姑娘,平平无奇,和上头要他留意的人对不上号,于是他笑着开口:“要买东西,那想必是有所求了,先同贫道说说所求为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