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过没关系,阿姊永远不会放弃你,以后,我从头教你。”
  第9章扶危济急转直下
  翁主给了我延寿的苍丹,作为回报,我为刘渊编织了一个真实无比的幻境。
  施术完毕,走出屋门,发觉已是晨光熹微时。
  翁主立在荒宅丛生的杂草间,听到开门声,猛地转过头,惊飞栖于鬓边的一只蝴蝶。
  对视间,我对她点点头。
  她勾了勾唇,笑容复杂极了,似欣慰又似厌恶:“圣女,你觉得很恶心么?”
  我摇摇头。
  她移开视线,对着露出云层的朝阳张开手,阳光透过指缝,将她的脸分割成两半,一半明亮,一半晦暗。
  她说起了和刘渊的曾经。
  他们从小就是一对奇特的姐弟,要不过分敌对,要不过分亲近,从来没有过正常姐弟的界限。
  父王忙碌,母妃病弱,她幼年时便代替母亲管理王府的后宅,因聪敏早慧,倒也得心应手,一应事务井井有条。
  “瑛儿比母妃强多了,”母妃总摸着她的长发夸赞,可总不忘多加一句,“可惜,怎么生做了女儿身。”
  说得多了,她难免就对男儿身的刘渊有了隐秘的怨怪,他还什么都没有做,似乎天生就拥有一切。
  她利用手中管家的权柄,给了这个同胞弟弟一点小小的教训。
  可不成想,这小小的教训,让刘渊差点死掉。
  那天,因她的授意而无人叫醒的刘渊起迟了,误了请安的时辰。
  他小跑着赶去五祯堂的主院,慌不择路间撞上了出门的她,踩脏了她的绣鞋。
  六岁的孩子白了脸,却没工夫道歉,沿着长廊疾奔而去。
  看着鞋上那块污渍,刘瑛挑挑眉,转身尾随他去了中堂,准备以此为由再告他一状。
  可她还没进屋,就被母妃不似人声的怒喝吓得驻足。
  病弱的母妃下了床,用身边所有够得到的东西砸向跪在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同时不停地诅咒他:“孽障,你毁了我的一生,你怎么不去死!”
  刘渊被重击倒地,在地上蠕动两下,又努力跪直身子,用衣袖擦了擦糊住眼睛的血,一言不发,不哭不闹,习惯到近乎麻木。
  屋里,乳母神色焦急,却也不敢上前劝。
  她如坠梦境,呆呆看着面前混乱的一幕,在那个香炉砸上刘渊的额头前,推门冲了进去,拦在了他身前。
  歇斯底里的母妃在见到她的那刻蓦地清醒,手一软,沉重的博山炉跌在地上。
  她似乎这才发现自己的失态,一步步后退,瘫坐在地上,捂着脸呜呜哭了起来。
  刘瑛茫然地看着母妃,手足无措,直到身后有一双温暖的小手抱住了她。
  她回过头,看到一张血污狼藉的小脸,居然是笑着的:“阿姊,你来救我了啊。”
  那一瞬间起,刘瑛发现,她再也放不下对他的责任了。
  刘渊后来告诉她,母妃不是一直都这样,更多时候,她会抱着他喃喃:“阿渊是母妃和阿姊的指望,一定要好好长大,护着我们娘儿俩。”
  可被产后病痛折磨的时候,她就会猝然变脸,歇斯底里地殴打和辱骂他。
  刘渊从来不知道,这天,他会面临天堂还是地狱。
  六年来,第一次有人闯入噩梦,终止了发疯母亲的暴行。
  刘瑛的心在他稚嫩的言语中一抽一抽地疼,她回身紧紧搂住瘦小的弟弟,发誓一般:“阿渊,以后阿姊保护你。”
  那之后,他们便亲密无间起来。
  十年的朝夕相伴,她保护他,教导他,鼓励他,不知何时,他们的关系似乎超越了一般的姐弟。
  刘瑛忘了阿渊第一次说“永远不和阿姊分离”是什么时候,只知道,后来他再这么说的时候,她的心是欢喜而沉醉的。
  为了不按期出嫁,她总是故意生病,搅黄了两次婚事,只希望离开他的日子,晚一点,再晚一点。
  十八岁那年的七夕夜,不知是月色太美还是美酒太烈。
  他们在伫云阁的画室里拥吻,然后被母妃撞见了。
  母妃急火攻心,直接昏倒了。
  这事没有瞒过父王,他将刘渊关了起来,火速定下了婚事,要将她嫁去千里之外的褚国,并下令终身不许她归宁,不论母妃如何哭求,父王都不为所动。
  出嫁前,病床上的母妃恍惚地摸着她的脸,泪流满面:“早知如此,我当初就该把他掐死在襁褓里。我的瑛儿,他又毁了你。”
  “不,”她用力握了握母妃的手,“我不后悔,他会来找我的。”
  有泪水从母妃眼角滚落,她的眼神变得无比凄凉而哀婉:“男人都不可信,瑛儿,你不能指望他们。”
  那时她不信,阿渊是她一手带大的,他不一样。
  她嫁到了褚国,很快死了夫君,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
  三年的丧期里,她听到了关于阿渊的风言风语,他的风流,他的荒唐,他的堕落,他对她的不闻不问,一颗心,一点点死去。
  终究,还是要靠自己,靠献祭第二段婚姻,她终于回到了阔别近四年的王府。
  然后她惊喜地发现,那个人,那个被称作世子的家伙,根本就是个赝品。
  死去的心在一瞬间活了过来。
  她要救回阿渊,她的阿渊。
  可遣散后宅的时候,看着那些拥有着她一部分的女子,她第一次慌了神,难道传闻里那么不堪的人,真是她的阿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