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喵?> 第354章

第354章

  小绒毛:“瞬移东西也是。以前我在需要救命时瞬移过物品,错漏百出。而现在,因为知道哪怕我一次瞬移失败,也最多是让小面包、纸巾等掉在地上。摊主、商店的员工会一边感到有点奇怪,一边又不深入思考地把它们捡起来放回到架子上。”
  小绒毛:“也就是,我出点错没关系。在有了这个认知后,我出错的频率反而降低啦。”
  小绒毛:“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在养你的过程中我必然需要频繁使用瞬移技能,其中绝大多数瞬移不限制出错次数、出错方向、出错程度,所以我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大量训练我的技能。”
  小绒毛:“直至有一天,哪怕我面对非常紧张的场面,我也能在高度熟练中不出错。”
  小绒毛:“以前我都没有想过可以用空间技能远程翻书店里的书,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读书的兴趣,但现在为了给你做个好榜样,我已经看完了好几本有关小孩教育、喂养方面的书。”
  乐乐虽然不太理解“看教育小孩的书与当榜样有什么关系”,但还是捧小绒毛的场:“辛苦猫猫啦。”
  小绒毛:“远程看纸质书挺麻烦哒,老是担心翻书的动静会被人类发现。以后等你有了电子设备,我们来看电子版叭。”
  小绒毛:“我有几本别人推荐给我的书我还没看,以后如果能在这个世界里找到类似的书,我们一起学习呀。推荐给我那些书的人说,完全理解那些书后,就具备了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
  乐乐:“……哦,好。”
  小绒毛翻书除了自己学习外,也搬运书中的知识教给乐乐。
  比如让乐乐知道,小孩子的健康离不了运动,即使被关在小房间中,也要多动。
  运动方式可以是爬床、爬桌子、爬墙。
  乐乐:“墙我爬不了……”
  小绒毛找了一个附近体育用品商店关门比较早的日子,给乐乐取来了爬墙吸盘。
  乐乐玩得满头大汗,但又很高兴。
  小绒毛及时给乐乐清理掉汗水,以防他感冒,又在乐乐的睡觉时间将到时,把吸盘上的灰弄干净、放回商店原位。
  小绒毛:“除了生活必须消耗品之外,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借来用。包括电子产品。最容易拿到的就是手机。”
  小绒毛:“楼上有一个高中生,她的手机平常是和充电器一起锁在柜子里的,只周末时会定时取出来玩一会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她不用时借来用。”
  小绒毛:“当然,你也不能用手机太久。好像有研究表明,小孩子用电子产品太多对眼睛和大脑的发育都不好。你最多一天拿来玩一个小时,且主要用来学习。”
  小绒毛:“狄甘他们想让你和叶材宝同时上小学,让你成为叶材宝的对照组,以更全面地打压你的自信心。以过小的年龄进入小学,你可能会被大孩子欺负,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二者还可能相互促进。”
  小绒毛:“客观来说,人类的五岁半与七岁,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确实有差距。更直观的差距是,同等条件下,五岁半的手握起笔来,明显不如七岁的稳。所以,你得提前自学、训练,缩小年龄导致的种种客观差距。”
  第208章
  小绒毛:“在缩小之后, 最好还能实现反超。你要尽可能保证,从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开始,成绩就名列前茅。”
  小绒毛:“上学是你人生的重要依仗, 而成绩、分数是你上学期间的重要依仗。有好的分数, 你在学校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很顺利。在需要时,也更容易让大人相信你说的话。
  这方面小绒毛不是信口开河,原邢异留给它的记忆中便强烈地体现了这一点。
  原邢异之所以会被同家族的“亲人”下死手,就是因为但凡他进入的领域, 从学校考试,到投资项目, 甚至挑选合作者, 原邢异总能拿到漂亮的分数。
  即使这最终给原邢异招来了杀身之祸, 但能让那么多人嫉妒他就说明这一套在人类社会吃得开、就该这么做。
  小绒毛:再说, 乐乐现在有猫保护,区区车祸肯定不能让乐乐死亡。而法制社会, 太过激的谋杀手段并不容易用出来。狄甘夫妇看样子早就希望乐乐父母死, 最终还不是只能等他们自己意外死亡。所以即使乐乐表现得特别优秀、招人嫉恨, 安全系数也不会太低。
  小绒毛:另外,以乐乐的情况,表现得平庸甚至吊车尾、惹外人叹气, 也未见得就安全, 那更容易让他被狄甘夫妇拿捏。
  自从遗物情绪场提了后,小绒毛就一直准备着迎接乐乐的大病一场,并已经提前看好了几家喜欢管闲事邻居。
  小绒毛打算, 如果情况过分不妙, 它就去那几家门口大吵大闹、把他们引到狄甘家门口,指望他们说两句“这猫是你们收养的那个叫乐乐的孩子的吧?那孩子是不是出事了?不然这猫怎么会叫得这么撕心裂肺?”逼狄甘送乐乐去医院。
  结果, 小绒毛先等来了新猫。
  狄甘提着新猫还在回家的路上,叶放知便在小绒毛的配合下把小绒毛抓进了笼子里,开车带到几十公里外扔掉。
  在扔完猫的叶放知刚调转车头往家方向开时,小绒毛已经瞬移回到勉强克制自己不过分慌乱、但还是坐立难安的乐乐身边。
  并在乐乐新奇的视线中调整自己的外表、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新猫。
  新猫到家后,小绒毛给新猫换了造型,留了它一晚上以模仿它的习惯动作,第二天便把新猫送回给卖家,看着卖家大而化之、毫不深究地收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