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喵?> 第1104章

第1104章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猜测,只有当悯悯对玩具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感情,悯悯承受的灾祸信息和心理压力才能真正传给玩具。
  正向感情越多,传递量越大。
  所以,与悯悯同为哺乳动物的物种当玩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其实,如果不是悯悯对与人类长时间近距离相处有抵触情绪,好几个研究人员是很有献身精神、愿意自己去当悯悯的玩具的。
  哪怕亲身上场的结果可能是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彻底疯掉,但那不只是“可能”吗?
  也有可能自己就与悯悯一起解决掉这个心理问题根源,然后人与熊猫都安全健康,顺便还做出一台可以长久使用的预言机呢?
  如果一个试验可能出现正面结果,却因为它也可能出现负面结果而放弃了,这不是一个专业研究人员应有的态度。
  解决掉负面问题,将正面优势发扬光大,才是他们的职业素质。
  非研究人员:“……行了,别想了,悯悯就是抵触人类。和它对其他熊猫的抵触差不多在同等层次。”
  研究人员惋惜:“可能是因为悯悯接收到的灾祸信息绝大部分都是以人类为主角的,所以一看到人类它就压力更大吧。疏远其他熊猫则主要应该是出于保护同类的念头。”
  小绒毛入场的时间点正是人类摆了一屋子动物请悯悯挑选玩具的现场。
  小绒毛没有接收到壳子的记忆,所以它不确定它这么小一只猫被挑选进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小绒毛看其他备选动物玩具基本都已经成年。除小绒毛之外最年幼的应该是一只狗,也差不多有一岁了。
  小绒毛听见有研究人员讨论说:
  “我还是觉得叫‘玩具’不太恰当。称为‘伙伴’应该更好一些?”
  “不行。虽然需要悯悯对被选中的动物产生一些正面感情,但主要还是希望它能放心地、肆意地无视中选者因它而出现的伤害。”
  “最好是期待出现伤害。”
  “叫‘玩具’最合适。希望悯悯对待中选者的态度是:先投入地玩一玩,然后失去兴趣地扔掉,扔掉后便再不关心。”
  “我觉得不乐观。悯悯并不是那么不负责任的熊猫。”
  “实际上,悯悯的心理压力之所以会这么大,就是因为它太有责任心了。”
  第629章
  研究人员:
  “悯悯说出的所有灾祸都不是发生在它自己或者它的种群身上, 如果它足够冷漠,它完全可以当无事发生、只管悠悠闲闲地当它的国宝动物。”
  “悯悯会为了人类遭遇的灾祸而难受,这样的它真的能随意伤害其他动物吗?”
  “悯悯平常连进食都勉勉强强的, 吃根竹子都皱眉, 好像也会为了竹子的死亡而难过似的。”
  “应该只是因为脑袋里时刻塞了太多负面信息而吃什么都显得不香吧?应该不是为了竹子本身难过?”
  “难说。悯悯是一只特别慈悲为怀的熊猫。”
  悯悯被送入了挑选屋。
  人类对悯悯说:
  “喏,说好的,挑一只玩吧。”
  “你想多挑几只也可以。不过第一次,建议只挑一只。”
  “等适应了、养着觉得好玩了, 再挑更多。”
  “以后我们可以隔一段时间便挑一次。”
  因为悯悯能说人话,所以人类在对悯悯说话时也格外认真。
  毕竟, 悯悯不是一般聪明动物那种“看起来能听懂人话”, 而是“肯定掌握了人话技能”。
  对前者只要主体情绪表达清晰就行, 而对后者则还需要考虑细微词意的传达。
  悯悯一进屋, 便坐到了角落。
  它看向待选动物们的眼神中好像真的透出了悲悯。
  小绒毛觉得,自己如果想中选, 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也会说人话。
  小绒毛:
  只要我让悯悯发现这一点, 悯悯便没道理不选我。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我要不要在把这一信息告知悯悯的同时,也告知人类呢?
  小绒毛思索着,视线不经意地与悯悯的撞上, 然后……
  就分不开啦。
  悯悯猛然坐直, 然后站起来,双眼一眨不眨地紧盯住小绒毛。
  研究人员振奋:有戏?
  小绒毛对着悯悯歪头:“喵?”
  那声“喵”让悯悯的动作顿了顿,猛兽的目光中透出些微迟疑。
  小绒毛觉得自己可能猜到悯悯在迟疑什么, 于是小绒毛拖长声音, 说:“咪……嗷……喵。”
  悯悯的身体完全顿住,然后双眼迸发出所有人都没在悯悯脸上看到过的光彩。
  悯悯两步冲到小绒毛面前。
  惊得其他小体型动物四散逃跑, 也惊得几只大体型动物摆出了攻击姿势。
  只有小绒毛纹丝未动,心里很有谱地静候悯悯靠近。
  研究人员激动:
  “妥了!”
  “比预想中顺利多了啊。”
  “等一下,刚刚那猫的叫声……是不是像把‘喵’的拼音拆分了一下?就是,mi、ao、miao?”
  “猫不都那么叫的吗?”
  “哎,说起来,这猫是哪儿找来的?”
  “不是说了都要成年动物吗?”
  “第一个玩具,最好不要让悯悯照顾幼崽。”
  “幼崽照顾久了很容易产生过多的感情,然后悯悯就又要因为不忍伤害而回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