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日暮交卷,所有考生停笔起立等着卷子收走。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
之后等到阅卷日,由八位考官轮流传阅,得到o最多的前十张卷子交由皇帝,由皇帝钦定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届时前十的举人们会被传召至殿前,由皇帝考察其学识,在这十人中选出一甲。
宋予归四人皆在前十名列,这十人中宋予归还看见了之前在贡院“沾喜气”的那两位。
站在大殿之外等候传召,宋予归此时终于有了一丝紧张感,但他长相冷峻所以面色上看不出来什么,紧张过后开始平复自己的心情。
终于进入大殿,所有人行礼跪拜,等明德帝说话后众人才起身,眼睛盯着鞋面,等待明德帝的问话。
“云岚县宋予归。”
宋予归:……没想到一来就是先问他。规规矩矩上前行礼。
“我记得你,之前安庆府的瘟疫,你所献的酒精和治疗办法不错。”像是平时随便谈话一般,又问起了其他一些文章学问。
宋予归一一回答,他记性好学识广博,语调清楚流畅,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明德帝十分满意,当即就钦定了他为状元。
榜眼定的是之前在贡院看见的那位黑衣男子,顾清为探花,萧麟为传胪,陆丰年是二甲第三名。
第67章 京城
殿试结果填榜后, 于四月二十五日在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
这天皇帝会亲御太和殿和朝中文武百官一块召见新科进士。
宋予归和其他新科进士立于门外,等候传召,除了那天被传召的十人, 其他进士都不知道自己的排名, 虽说也知道不会有淘汰,但很多人还是觉得紧张。
按理说只有到了传胪大典这天才应该知道自己的名次, 但花与朝自建朝以来很多礼法都跟前朝不同,花与朝的建国皇帝是从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向来讲究以实力说话。
他觉得仅凭一张卷子就确定一甲的人选太过草率,他需要亲自考察,他想要的是一位全方面的人才。
但一个一个考太过费事,所以便规定了从殿试的前十名里选择一甲名单, 一甲确认后剩下的六人便按照殿试时的成绩来决定在二甲的排名。
四月二十五这天, 殿内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时, 皇帝出宫到太和殿,殿内中和韶乐奏隆平乐章。
阶下鸣鞭三次,取榜仪式后丹陛大乐奏响。由鸿胪寺官引进士就位, 高声宣布:“明德年四月二十日, 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注】
“一甲第一名, 宋予归。”声音传至阶下, 卫士齐声高声传呼, 声音传至四方。
宋予归理了理衣裳, 慢慢踏进太和殿内,就御道左跪。榜眼闻祁安跪于御道右侧, 顾清在他后面稍后一点,所有进士按照排名依次跪好。
宋予归头一次觉得考最后一名挺好的,他是状元,第一个进来跪下的,石板坚硬,膝盖上又没什么肉疼的不行,但这是在御前,他也不敢有什么其他的动作。
好在进士人数不多,很快也就过去了,等所有进士都在殿前,再次奏响韶乐,行礼跪拜,赐服。
宋予归的自然是状元服,通体红色,状元帽样式精致,帽上插的金质银簪花,只一眼就能看出和其他人的区别,其他进士帽子上带的彩花。
他的样貌本就生的好看,大红色的衣袍更加衬得他容貌俊美。
身高腿长,肌肉匀称,将衣服很好的撑起来,不像是书生郎反倒像是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
礼成,明德帝乘舆还宫,众人行礼跪拜恭送明德帝离开。
礼部尚书举黄榜由中路出午门,銮仪卫校尉举亭,送至东长安街张挂,宋予归及诸位进士随榜出宫,等黄榜张贴完毕后宋予归和顾清他们便可以开始游街。
林知秋他们前段时间就定好了在酒楼的雅间,他们三人现在两个都有身孕,没办法到街上跟林父林母他们一起。
提前绣好香囊,只等宋予归他们游街经过时抛掷给他们。
“子玉还好你提醒了,不然咱们今天估计都没法来看相公他们游街。”林知秋看了眼街上挤挤攘攘的人群说道。
钟子玉抬手给他们倒了杯茶,闻言腼腆一笑,“哪里,这也是之前从我哥那知道的,每次新科进士游街时这条路上的酒楼雅间都没什么空的,咱俩有有身孕不能去挤,还好定了。”
柳杏等的已经有点无聊了,在一旁拿桌上的糕点就着茶水慢慢的品尝,“还好是在酒楼里咱们,不然这大太阳,我可不想出门。”
“这个好吃,你俩也尝尝。”
花与朝新科进士游街时年轻未婚的女子小哥儿可以把代表自己心意的香囊送给他们,原本是用来互通心意的象征,但后来也渐渐的演变成一种祝福祈愿的习俗。
但要是有进士拿到香囊后将它佩戴在腰间,那就是说明你们俩人心意互通,相互爱慕。
柳杏盯着街头半天也不见顾清他们来,转头怀疑问道:“咱们莫不是记错日子了?怎的半天都不见他们的身影?”
林知秋将他从窗边拉回来,“没记错,相公说是要到午时后才会出来,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