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要是不识字可以到官府里来问我,我很乐意为大家解答,或者问门口的几位衙役也是一样的。”
温池然笑容不改继续说道:“希望大家都能好好遵守哦,要是之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就跟刚才那几位的惩罚是一样的。”
温池然是笑着说出这些话的,但他说完这些话后下面的人全都乖乖点头,这下是真的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温池然看向刚才说话的那个小哥儿,语气温和了不少,“女子和小哥儿每年的费用是四两银子,男子每年费用十五两,包吃住。”
人群中有人问道:“怎么这男子的费用和女子小哥儿的差那么多?”
“你傻呀,男子读书可以科举,这女子和小哥儿能吗?自然要贵点。”
“但这也太贵了,城里最好的书院每年也只收十两银子的束脩,官学整整多出来五两呢。”
温池然接着说道:“第一年都是这个收费标准,每年年末成绩评定在前三的学子会发放十两银子的奖励,下一年的束脩减半。”
底下的人开始算起来,要是自家孩子能够考到前三,那算下来每年的束脩只用交五两,再加上粮食和肉,这些也可以卖钱,算下来差不多就是免费上了这个学。
而且下一年的束脩还减半,要是下一年还能拿到前三那不就是每年都能拿到银子,上个学不花钱反倒书院倒给银两,简直赚大了。
但这个名额只有前三的孩子能拿到,这太难了,而且这个束脩这么贵,虽说现在每年卖完粮食家里存银多了不少,但要是拿那么多的银子去供还是会心疼。
商人倒是没有这个烦恼,每年也就才十五两银子他们也出得起,甚至要更多也可以,但也得让他们能看到好处不是,要是这些夫子不成,那他们也不会买账。
温池然也知道不拿出一点真东西即便之前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也没有用,从怀中拿出来一沓夫子的资料,开始慢慢读了起来。
“书院山长,韩思安,景德十年探花,曾担任翰林侍读一职,教学经验二十五年,名下学生最低功名举人。”
“秦羽,明德九年举人,就读于青山书院,曾任职于青山书院,教学经验两年。”
“沈听云,明德三年探花,曾就读于青山书院,后担任翰林院侍讲一职。”
......
这些资料全是宋予归根据秦羽给的资料写的,通俗易懂,直接点明这些夫子的优点,就不信没有人动心。
要不是没有照片,他高低还想把些夫子的面容刻画下来给张贴出去,让所有人都能知道他们官学的夫子有多么优秀!
这些夫子的履历一出来下面就再也没有什么质疑声了,什么书院能有两位探花来给他们孩子担任夫子讲课啊,剩下的夫子也全都是举人,只有启蒙班的夫子是秀才。
但启蒙班也不需要有多高深的学问,秀才都是绰绰有余了。尤其这当中还有曾经在青山书院教书的夫子,青山书院啊,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书院。
普通的百姓可能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但人群中人精可不少,光是曾经在翰林院担任职务这点就足够吸引他们,这要是成为他们名下的学生或者能够成为他们的徒弟,那之后进入朝堂不就多了不少人脉了吗?
还有剩下的那些举人,听说都是从青山书院和临安书院出来的,只要是了解过科举相关内容的都知道这两个书院有多么厉害。
除了国子监,每年就是这两个书院中举的人最多,甚至有时候把国子监都比看下去,简直不要太厉害!
这样的书院出来的夫子,光是学识就能甩整个安庆府的夫子一大截,更别说他们手里的人脉资源,自己家的孩子要是能交到他们手上,感觉已经能够见到自家孩子中举时的风光了。
温池然报完这些夫子的履历就知道下面的人不会淡定,“诸位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提问,我会一一解答。”
“温大人,这官学要怎么报名啊?”
“五日后会在官学前院的广场举行,直接过来就好,报名费十文,报完名后大家回家等通知,本次招生男子三十四人,女子和小哥儿各三十三人,名额不可取代,即便最后女子和小哥儿没有招满,男子也不会扩招。”
这也是一早就商量好的,怕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儿子读书而抢了女子、小哥儿的名额,要是变成这样学校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第140章 安庆府
自打温池然说了官学要招生的消息后, 城内最近最为热闹的话题就是官学报名,以及它这不同寻常的招生名额了。
城中也有学堂是收女子和小哥儿的,大家也不算很惊奇, 毕竟城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不可能连个字都不认识吧, 这以后嫁出去怎么管家看账本。
但这女子和小哥儿跟男子在同一个学堂一块上课还真是从未听闻,毕竟之前那些收女子小哥儿的学堂都是把教他们的时间给隔开的, 从来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
巷子口的大榕树就是八卦聚集所,每天这边最为热闹的时候就是午饭和晚饭过后,各家的媳妇夫郎都会到这边来唠嗑。
一大娘磕着瓜子说道:“官学招生你们知道没?”
“当然知道,城里还有谁不知道的。”另外一个夫郎接话,说着还捅了捅旁边绣帕子的女人,问道, “诶, 我记得你家就云娘一个, 这官学能招女子,你家要不要把云娘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