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其实信件里大家的所能列举出来的言论都差不多,倒也是难为他们还写了那么多字,而且批判中还不往暗戳戳的夸一下自己,宋予归都有点佩服写这句话的兄弟了,他是觉得没有人会看出来吗,而且还写错了好几个字。
信件一共二十二张,每一张都写的满满当当,光是看着就叫人眼晕。
明德帝耐着性子将所有信件全都看了一遍,额角的青筋跳动的更加厉害了,“本朝的大臣要都是从这些人当中选取上来,朕看这个国家以后是完蛋了,这都是些什么狗屁言论,连字都写错了不少,之前的功名是怎么得来的!”
“陛下息怒。”
“既然对自己的文采这么有自信那就带上来看看,我倒是要看看能说出什么金言妙语来。”
第212章 朝堂
抗议的人很快被带进来, 前面的两位老者看起来还算镇定,毕竟这么些年也算是经历过一些风浪的,不至于那么害怕。
但其他人就不是了, 那些话在纸上写出来还好, 而且那个时候身边都是同行之人心里的害怕和畏惧没那么重,现在真要进宫面圣了心底对于皇权的畏惧又蔓延出来,心里直发虚。
宫人出去传话的时候队伍里就已经有人想要离开了,但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走是走不了的,来传话的宫人和身后一群黑衣侍卫就在不远处看着,尤其是为首的那位宫人还在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嘴上说着是陛下邀请他们入宫谈话,不知道是心虚还是咋感觉那个笑容看着有点瘆人, 不少人心里都有点发虚, 倒更像是去奔赴刑场一样。
从宫门口到书房的距离很远, 周围十分安静,除了他们的脚步声基本听不见其他的声音。
心更慌了。
第213章 日常
京城这边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 抗议的这一批人经历了皇宫一日游之后消停了不少,心里那关有没有彻底过去不知道,起码是没有再弄出什么幺蛾子, 安安稳稳的在书院上课。
其他地方的情况也渐渐平缓下来, 这项政策刚颁布的时候确实引来了不少学子抗议,但没有书院敢像京城的这几位直接带着整个书院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的,有名的大书院都没有动作,小的书院看着领头的那几位没动作也明白这事绝不简单,都很安静。
没有书院组织那些学子闹了几次见不到什么水花也就放弃了,官府的人压根不理他们,在官府前抗议人都不带理他们的,衙役出去巡视的时候还会嫌他们挡路, 普通百姓忙于生计也不会多在意这些, 抗议的人想拉着周围摆摊的人跟他们一块抗议, 口水都说干了人也没搭理他们,反倒是又被嫌弃了一次,觉得这些人耽误他们生意。
相比起这些地方的闹剧, 安庆府这边从圣旨下来后就没停过庆贺道喜的声音,热闹的不得了,官府还特意举办了一场灯会以做庆祝。
而且要说这些人当中最为高兴的便是当初第一批将孩子送去书院上学的人家, 还有家中只有女儿和小哥儿的人家。
当初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多少人骂他们傻, 嘲笑他们花了那么多银钱供他们读书是为他人做嫁衣, 读了书又怎样, 又当不了官, 最多也就是识几个字罢了, 但现在这项政策下来后这些人便傻眼了,科举、当官, 这搁以前他们谁能想到自家女儿|小哥儿还能有这么一天呢,全都在后悔没有早早将孩子送去读书。
这场灯会持续五天,孟书宁还特意给宋予归他们去了书信邀请他们一块来前来游玩,这些年蒸汽船一直在改进,现在从京城到安庆府只需要八天。
宋予归倒是很想回去看看,在安庆府虽说任职时间不算很长,但却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虽说一直都有跟孟书宁他们有书信往来了解情况,但终究没有亲眼看见还是会抱有一丝遗憾。
但他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去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除非他辞官在家倒是可以自由来去。
说起来他家现在这个情况他要是辞官好像也可以,他们家秋秋完全养得起他,而且他今年不过三十,游山玩水的话正是精力最充足的时候。
林知秋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他相公正撑着下巴傻笑,“想到什么了这么开心?”
“嘿嘿,我收到孟兄邀请我们去祈州游玩的信。”宋予归扬了扬手中的信件,“我刚在想我要是现在辞官的话我们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游山玩水了,我有不少地方都想和你去,之前跟陛下聊天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不少他以前出门游历的趣事,听着很有意思。”
要是换做其他人说不定这个时候会觉得自己丈夫疯了,年纪轻轻做到三品官职不想着往上爬反倒要放弃大好前程去游山玩水,简直神经。
但要不说他俩是两口子呢,林知秋听完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两口子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要是宋予归真的辞官后他们可以去哪里玩。
越讨论越开心,最后讨论完写了七八张的计划表,林知秋撑着脸看向他,“要不要装订起来?”
“好啊,总归有能用到它的一天。”宋予归让人去准备,他则是开始提笔给孟书宁回信,“我还挺想回去看看的,祈州这些年变化很大,但都只是在信里,没有亲眼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