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林海就是在这阶段收到了他的文章,也记住了他。
  如果不是对方明显还要继续参加科举的话,林海还想过举荐他。
  虽然这样升官前途有限,却也是很多举人趋之若鹜的一条路。
  在那之后两个人通信不断,这回儿子缺个夫子,林海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写了信过去询问,对方也同意了,收拾东西北上。
  他会在林家教导林烨读书,同时也会准备下一次的春闱,林海会不定期指点他的文章。
  林海对他的评价很高:“他了解民生,心中有百姓,为人外方内圆,做事有章法,最适合为政一方,这些方面你多向他学习。”
  这些特点林烨听的频频点头。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林海会奇怪他的文风,但对他自己来说,这毫无疑问。
  他上辈子是个成年人,三观早就成形了,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现在来到了红楼世界,他虽然成为了官员家的嫡子,不缺躺平的条件,但一想想林妹妹没有兄长的原著,再一想想至今没有找到那暗中谋害他的凶手,他哪里能安心躺下去?
  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练武是必须的,读书也是必须的。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必须要成为仕,才能活得相对有尊严。
  而入仕,勾心斗角是无法避免的。
  留在京城好是好,就是离皇家太近了,他自己知道他内心没有对皇权的推崇,要是被发现了不是什么小事,所以不想长时间留在京城。
  如果在外主政一方,他就算犯些小错,也不致命,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金手指。
  这些金手指用好了,说能改变这个世界,绝不是空话。
  只是想一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
  等周正防到达京城,林海摆宴为他接风洗尘。
  林烨见到了这位夫子,个子高大健壮,国字脸,气质端方,有一副很容易让百姓信赖的面孔。
  在他打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他。
  要不是提前知道了林大人家的孩儿才六岁,他估摸会以为林烨有十岁了,除去他个子比同龄人高以外,最主要是他有一对沉稳的眸子,这很容易让人误会他的年龄。
  很快,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周正防去过的地方多,他去过西北,去过沙漠,也去过西南和东南,出过海,还去过周边的小国,见多识广,不单单林烨听的津津有味,林海也觉受益良多。
  周正防心下也觉的满意。
  虽然他和林大人通信频繁,但到底没见过,这一回见面相谈,林大人果然跟信中的形象一般,而他的这位公子也怪不得林大人如此慎重对待,在信中一再提及。
  他有如此天资,要是不好好教导,实在暴殄天物。
  *
  林家的日子步入了正轨,林海忙碌公事,就跟之前预计的那样,他已经顾不上儿子的功课了,早出晚归。
  贾敏也没闲着,正式回归京城交际圈,这三年在姑苏守孝,之前的朋友现在都要走动起来,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林烨相比较起来就“清闲”多了,虽然他也会跟着去交际,但他的主业还是学习,大部分时间在家。
  不过偶尔出去交际,他的感受更加鲜明。
  荣国府设宴,来的基本上都是勋贵,四王八公,还有其他武将。
  而林家来往的,除了贾家,都是文臣。
  如今四海承平,文官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一点很多人都发现了,所以林烨跟着贾敏去武勋家做客的时候时常能发现他们让子弟转走文道,可惜这一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
  这些武勋家中有子弟考中秀才就会大摆筵席,能考上举人的寥寥无几,至于进士?
  贾敬还是头一份。
  只可惜随着他出家修道,他已经逐渐被大家遗忘。
  时光荏苒,一转眼,林烨十岁了。
  林家早就从京城到了扬州,如今林海在扬州任从三品巡盐御史。
  在任巡盐御史前,他是扬州知府。
  林烨曾想过让父亲走别的道路,可惜,他的力量太微小了,林海走上了跟原著一样的道路。
  另外跟原著一样的就是一年前凤凰蛋贾宝玉的诞生,并且如今他母亲时隔多年又怀上了孩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一胎就是世上仙姝林妹妹了。
  不得不说,林烨对此是期待的,那可是林妹妹啊,就算有人不喜欢她,也不会有多少人讨厌她。
  不过相比起原著,只要自己活着,她就不会在走上跟原著相同的命运。
  这一日,林烨跟着夫子读完书,去了主院给父母请安,罕见的,天还没黑,林海就已经回来了。
  贾敏脸上笑意盈盈,冲林烨招手:“烨儿,你外祖家来信报喜了,你要不猜猜看。”
  林烨脑子转了一圈,没想到喜从何来:“我又多了一个表弟表妹吗?”
  如今迎春、宝玉、探春都已经出生,难道惜春或者是贾环出生了?
  贾敏摇头:“不是。”
  林海笑而不语。
  既然不是这方面的话,林烨很快想到了贾珠身上:“珠大哥院试过了?”
  考秀才要过三关,去年贾珠回金陵参加了县试府试,都过了,今年又回金陵参加了院试,算一算时间,差不多了。
  林海抚掌大笑:“我就说你能猜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