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样也好,她陪嫁丰厚,谈亲的时候更好说。
因为男女大防,所以林烨只和这位表姐见了一面。
或许是长途跋涉,对方身形单薄,弱柳扶风,估计这一路没少遭罪,眼中有些刚来到林家的忐忑,但总体来说,是落落大方的,眼中也有坚定。
她敢在收到贾敏的信后把握住机会求助,就知道是个有主意的人。
贾敏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二姐:“你跟你母亲长的很像。”
她有些唏嘘:“一转眼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二姐出门后就没有再见过,现在再看到这张相似的面容,却是她遗留下的唯一血脉。
听到她提起生母,潘玲芙没忍住落泪。
“你来了,就安心住下,姨妈会给你找个好人家。”
林烨打交道更多的,是潘常胜。
林烨的个头一直比同龄人高,潘常胜比林烨大一岁,却比林烨高一个头,等他成年,多半是个一米九多的健壮大汉。
可能是长子的缘故,他比较稳重,但一说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停不下来。
他擅大刀。
舞的虎虎生风。
他喜欢练武,对读书一般,但他拗不过父母,而且在父母跟他掰碎了说前途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走文更好,所以他来了。
林烨考校了一番后,确定他的水平比贾琏差一些。
这不出奇,说贾琏的天赋不好,那是跟贾珠对比出来的,放在一众读书人里,他天赋中等。
但他三岁开蒙,被夫子精心教导,进度不快,却十分扎实,跟普通读书人比,他水平不算差。
而潘常胜在西北,那边能有什么好夫子?
他们那边举人就能当县令了,甚至有些十分贫苦的地方秀才都能当官,由此可见人才的匮乏程度。
潘舟倒也没指望他能考中进士,能考中举人就堪称圆满了,当然,如果真能考中进士那自然是最好。
潘常胜没忍住愕然。
他没想到这个表弟和他谈论了一会儿功课之后就提出要和他打一场,“你会武?”
他上下打量林烨,看他这样貌、这打扮,标准的少年书生啊,书生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
他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把人打坏了。
他们可是千里迢迢来投奔的,把人独子给打坏了,他们岂不是要被扫地出门?
所以潘常胜坚定拒绝:“不,我不和你打!”
结果打了一场,潘常胜输了,在他自闭怀疑人生的时候,贾敏给了潘玲芙两个人选,还创造了机会分别让她远远看了人一面。
她今年十六了,最迟明年就要出嫁,不能再拖延了,定下来后,三媒六聘,一套流程走下来要不少时间。
一个是四品知府的侄子,一个是五品同知的嫡子。
潘玲芙考虑了一番后,选择了五品官的嫡次子。
他在家里排行第三,已经有了童生的功名,之前有过一门亲事,在过门之前,女方生病没了。
在这方面来说,两人倒是有种莫名的缘分,都曾经订过亲,又没成。
对方知道潘玲芙的情况,没有介意她先前订过亲。
在一次上香“偶遇”后,对方也满意,这门亲事就成了,开始走流程。
这时候贾敏才写信,把这事告知娘家。
她知道,母亲肯定会不高兴的,所以她先斩后奏了。
信到了荣国府,看了信之后,史氏眉头就没松开过,就跟贾敏预料到的那样,她生气了。
信上女儿说了一堆软话,但都不能掩盖她的“擅作主张”。
事前一点口风没露,事情办成了才和她说,女儿翅膀硬了,知道她不高兴,还是做了。
偏偏这事说出去显得丢人,史氏只能憋着这股气。
而且让她不快的不是这一件,信里贾敏还问了侄女元春的情况,她也到年纪了,该定亲了,来信问家中如何打算。
如何打算?
史氏没有回信。
因为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要送她去搏一个前程。
对这一点贾珠是反对过的,但他的反对无效,他知道是自己人微言轻,他只能更用功读书。
这样他未来才能给妹妹撑腰。
第20章 就是个武夫的命!
表姐的亲事不用林烨插手,表哥没多久也被送进了书院,一月才能下山一次,林烨只需要用功读书,预备明年春下场参加县试,读书之余,他也会关注着姑苏甄家的情况。
一切风平浪静,好像他之前的猜测都是错觉。
这让林烨不得不猜测那些人就此罢手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官府插手追查,还是自己派去的人暴露了,打草惊蛇?
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对方十分谨慎小心,一旦有暴露的风险,立刻取消原计划,而不能见光的存在是什么呢?
他心里有了模糊的猜想,之后把人全都撤回来了,但背地里他又派了生面孔去甄家旁边安顿下来,打算守株待兔。
除了甄家,他还分了一些心力在他庄子和铺子上,时不时就去看一眼,贾敏看了有些担心,她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只知道儿子这样会时不时中断读书。
这样真的没影响吗?
时间越近,贾敏就越是紧张,抱着黛玉时常自言自语,“你哥哥一定是行的对吧?我要对他有信心才是。”
这些话黛玉自然是听不懂的,只能时不时地啊啊两声,在用手掌拍拍床铺表示自己有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