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杨管家谢过他的提醒, 紧接着他们闻到了厨房传来的肉香, 杨管家享受的吸了一口气:“我们好一阵没吃到肉了。”
  村长哈哈笑起来:“我们也是啊, 过年都没吃。”
  林烨疑惑:“过年村里没人杀猪?”
  村长摇头:“去年中我们村的猪病了, 全都死了, 今年没人敢养。”
  猪崽不便宜,养起来也费劲。
  病没了,损失惨重。
  闻到了肉香的不单单是他们,还有村长家之前在院子里玩耍的几个孙子孙女。
  他们闻到了肉香,就在门口扎堆,想进来看祖父在待客,不敢进来,就在门边站着咽口水。
  林烨就冲他们招了招手,递给他们一小包麦芽糖:“过来,一人一块。”
  糖是珍贵的东西,他们看到后,有一个两三岁的口水直下三千尺,眼睛都黏在上面了,村长连连摆手:“这使不得,使不得。”
  “村长客气了,你们家招待我们劳心劳力,这些糖给孩子甜甜嘴。”
  那几个小的被教导过,没有长辈的同意,再想要也不敢拿,眼巴巴的看着他们,看到村长点头了,他们才欢天喜地的一人拿了一块。
  包里还剩下几块,林烨把这些给了年纪最大的那个女孩,她收了,噔噔噔的跑到村长旁边,给了他一块。
  村长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大丫,我不要,你给你祖母。”
  她怯怯的看了林烨一眼,扭头就钻进了厨房。
  厨房里村长婆子带着两个儿媳妇正在忙碌。
  很快饭菜就端了上来,村长家的桌子不够用,他还让两个儿子去邻居那里借了桌椅板凳和碗筷,才能让大家都一块吃上饭。
  从他们的餐桌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除了那只鸡和杨管家拿出的腊肉,就是一大盆的野菜,还有一小碟咸菜。
  饭是大米混合各种豆子煮的杂粮干饭。
  平时除了农忙,他们都不会煮这样的干饭,大部分时候都是各种糊糊和粥,能混个水饱。
  这些菜一端上来,看分量杨管家就知道肉菜全都在这里了,女眷和孩子没有位置坐,在厨房吃,那边肯定没有留肉,他赶紧又拿了盆分了一些过去。
  一番推辞,这才坐下来吃饭。
  在进村的路上,林烨特别注意过了,他们种的有小麦、高粱、水稻,还有各种豆子。
  没有红薯的影子。
  吃完后,林烨问村长,“怎么没看你们种红薯?”
  红薯这东西不敢说顶替小麦和大米的地位,但它作为一种补充的食物是没得说的。
  村长没听说过这东西,“这是什么?可以吃的菜?没听说过。”他好奇,“是你们那地方的?”
  他们村里面很少跟外界交流,除了偶尔走错路又错过了点到他们村借宿的商队之外,他们村只有家里盐铁方面需要补充了,才会去一趟城里,有的时候都不用去城里,因为会有货郎挑着东西来他们这里卖。
  有不少村民一辈子都在周围几个村里打转,村长已经是这村子里最见多识广的人了。
  “红薯不单单是一种菜,还可以作为主食填饱肚子,它跟木薯相似,结的果子在泥下,洗干净了蒸熟了是甜的,泥土上面长藤蔓,这藤蔓人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喂猪喂鸡,最重要的是这结出来的红薯产量多,要是地好,下的肥料够,一亩地可以产一千多斤!”云常县那边在他们县令周大人的精心照料下,达到过一千七百多斤的最高记录,这有个前提,就是那块地肥力够,水分适宜,又有人精心照料,要是不能满足这些条件,产量就会下滑,之后从云常县寄回来的信里,红薯的亩产量就下滑到了几百斤到一千斤。
  但对比起来,这个数字依然让人侧目。
  听林烨的这番介绍,村长感觉在听天书:“你说的这个红薯真的能结那么多?你肯定是被骗了!”
  他们村一亩水稻精心伺候亩产量就两三百斤,好些的能有三四百斤,而这个外地行商说的这个东西居然能结上千斤?
  这不可能!
  林烨也不是第一回遇到不信的了,眼见为实,在没有见到之前不信情有可原:“村长,这红薯不是没有缺点的,这个红薯它没办法长时间保存,保存不当会腐烂,还会生根发芽,吃多了还会烧心,腹部不舒服……”
  听着他把缺点说的这么头头是道,村长感觉有点可信了:“真的啊?”
  林烨:“是啊,我之前看别人在他们菜地里面种了两分地,起了两大筐的红薯出来。”
  听到林烨这么说,村长脸上才有些意动,不占正经的田,在菜地或者是旱地就能种的话,不影响什么,这倒确实可以。
  要是有机会碰到的话,就拿种子来试一试。
  “你们有这个种子吗?”村长突然回过味来了:“你们是不是就是卖这个的?”那就难怪说的这么好了。
  他的心思脸上都快写出来了,林烨有些啼笑皆非:“不是,村长你可以留意城里的消息,要是真有这么好,肯定有人说。”
  村长点头:“那是,要是真的,种子不贵,我就买一点,在菜地里试试。”
  让他上来就用种正经粮食的田去种这没见过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聊着聊着,难免提到了徭役,提到这一点,村长和两个儿子的脸色都比较平静,他们家两个儿子都是青壮年,兄弟两个能轮着来,每回徭役确实难熬,但一般来说,也不会动不动就出现有去无回的情况,所以害怕是有的,不至于畏惧于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