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史氏这时候信了五成,但还有五成的可能她做了。
  就算没做,有这个心思也不行,所以她哼了一声:“我近日身体不大舒坦,你和老大家的轮流侍疾吧。”
  当婆婆的要折腾儿媳妇,手段太多了。
  王氏涨红着脸,犹豫了两秒:“只是家中事务繁忙……”
  老太太好似就等着她这句话:“就让大奶奶劳累一阵吧。”她年轻守寡,手上也没个进项,管家了就能补贴一二。
  王氏:“……”
  她不喜欢这个儿媳,从始至终都不喜欢。
  现在她来管家?
  王氏憋着一口气应下了。
  对于李纨来说,这是喜从天降,对于大太太邢氏来说,就是祸从天降了。
  好端端的,老太太身体有恙?侍疾?!
  她身为儿媳妇,当然不能不去,这一去就发现,嘿,老太太身体有恙是假,折腾王氏是真,她只需要站在一旁当木头,看着王氏被支使的团团转。
  邢氏:“……”这场景好看,解气,爱看!
  贾琏要去霖海府的消息传到了林府这边,林府上下都很意外,贾敏还劝了劝,见贾琏坚决,就没再说了,只让他帮忙把她给儿子亲自做的贴身衣物送过去。
  当贾琏带着人到了霖海府境内的时候,率先进入的是鹤宜县,也巧,他因为天气误了时辰,所以也到了当初林烨刚来上任时假扮商队借宿的那个村子。
  村长依旧热情好客,贾琏就顺势打听表弟上任后的风评,“我是来霖海府寻亲的,听闻霖海府换了位新的主官,不知道老伯是否听过这位大人行事风格如何,我去霖海府寻亲,应当没有影响吧?”
  因为他出手大方,村长知无不言,“老汉没去过府城,只去过我们县城几回,听人说起过。“
  贾琏:“愿闻其详。”
  村长组织了一下语言:“听闻同知大人在组织人修路,修出来的路又平又直,还不要百姓出钱,十分好用,可惜目前只在府城那边修路,我们这边也不知道真假。”
  贾琏点了点头:“要修路,应该也不会那么快修到这里。”
  村长:“是啊,还不知道会不会修到这里,要是能,再慢我们也能等啊。”
  谁不知道有一条好路的重要性,这不是没钱吗。
  说着,村长有些感慨:“公子去寻亲无忧的,我们这边之前藏匿深山的山匪也是同知大人派人剿的。”
  贾琏听的津津有味:“他怎么剿的?”
  村长笑了:“老汉我也是听人说的,据说是这些山匪出山买盐的时候漏了马脚,同知大人英明神武,早就派人盯着了,一露头,就被抓住了。”
  贾琏若有所思:“还有吗?”
  村长想了想:“有个红薯,我之前听过路的商队说起过,是个好东西,同知大人在府城开荒种了不少,还教了大家堆肥。”说到堆肥,村长精神振奋:“我们县尊也派人去学了如何堆肥,然后又叫了我们去学,有用,我们地里的豆子长得更好了!同知大人是个好官啊!”这话说的真心实意。
  “照这势头下去,今年我们家能多收一些粮食。”家中用度就可以放宽一些,让大家吃多一点。
  看着他说到这个眼睛里几乎在发光的样子,贾琏想起了在云常县的日子。
  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有不少是因为那些百姓的这种眼神,现在又看到了。
  胸腔有些发胀,他咽了咽口水:“那确实是个好官,老伯,那红薯有大用的,我也种过,有很多地方在种,好好打理,一亩地可以收一千多斤。”
  村长没想到他也知道红薯,而且说辞这么雷同,难道是真的?!
  他语调有些抖:“我有个远方侄子开府城开荒种了红薯,回头、回头我问问他。”
  真要那样的话,他不能错过!
  贾琏等人在这里借住了一晚,翌日继续赶路。
  刚到霖海府周边,就被在那里等候的青陆拦下了:“青陆见过琏二爷。”
  贾琏认得青陆。
  他在林烨身边虽然不如青石受重用,但也就仅次于青石了,之前贾琏和青陆没少打交道:“你怎么在这里。”
  “青陆奉命前来迎接。”
  贾琏听了,有点受宠若惊,什么时候他在表弟这里这么有地位了?
  事实证明,事出有因——
  第59章 母家旧事/拿人手软
  在贾琏到来之前, 林烨已经提前收到贾赦的信,知道他要来了,而且林烨还收到了贾赦给他送的一份大礼。
  第一代荣国公是最先打入京城的那一批人, 不知道搜刮了多少好东西,这些好东西相当一部分给了妻子,而他妻子又留给了一手带大的宝贝孙子,那就是贾赦。
  贾赦知道林烨是文人, 文人就没有不爱古籍字画的,他手里有那种说出去就会惹人觊觎的好东西。
  为了贾琏举业,他送给了林烨。
  林烨本来不想答应的,但无奈, 他给的太多了。
  那可是书圣的字啊。
  让他怎么拒绝?
  信里还说要是贾琏两年后真的中举了, 还有大礼奉上。
  从这方面来说, 贾赦很懂得做人, 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舅舅就压着林烨要他理所当然的指点贾琏, 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拿人手软, 吃人嘴短,现在林烨是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了。
  而贾赦目的明确,这时候他顾不得王熙凤生产的时候贾琏无法在身边的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