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这就足够了。
  在林烨忙碌着开春农事的时候,京城那边传来了信,贾琏春闱榜上无名。
  这个结果无疑让荣国府还有贾敏都很失望。
  贾琏本身也失望,不过他在出考场之后就知道自己的结果了,所以失望,却也是意料之中。
  加上他出了考场之后就一直在给贾赦说不乐观,还有他的打算,所以这回贾赦没有真的把板子打到他身上。
  这让贾琏松了一口气,但他当然不会为此满足,他有自知之明,他真的不想一年年的苦读,然后去等那个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有可能降临的希望,而且他相信大老爷也被他说的心动了,难道大老爷不想拿回二房的名帖吗?
  他当然想。
  当初交出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是先谋逆太子的伴读,关系亲厚,他不能再出去碍了太上皇的眼,这是避祸,另外一个就是老太太了。
  在她看来,大儿子得了爵位,二儿子却只得了个小官,加上大儿子无能又被太上皇厌弃,这荣国府当家作主的人自然只能是二儿子。
  现在皇上都登基几年了,这事应该算过去了,而且当初侥幸逃过一劫的又不止贾赦一个,他们基本上跟贾赦一样,要么窝在家中当宅男,要么就是出家,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儿孙入朝为官。
  看着朝中情况,贾琏时不时也有些担忧,现在朝中势力最盛的一个是忠靖郡王,一个是皇上,至于说原先的义忠郡王,他还没有消失在众人眼里,但势力已经不是一个层次了,只能在皇上和忠靖郡王中夹缝求生。
  虽然忠靖郡王看起来如日中天,但了解的人都不会真的把这些当做忠靖郡王的势力——这些都是太上皇的自留地。
  只是太上皇没有直接出面和皇上打擂台,而是让他宠爱的忠靖郡王站在台前。
  如果太上皇是真的想要扶持忠靖郡王上位,就不该让皇上在皇位上越坐越久,他坐得越久,想要把他赶下去就越难。
  要是当太上皇去世了,忠靖郡王还能有如今的荣光吗?
  每一次皇位更迭,上位的人都会对之前的对手来一波清算。
  贾琏看着,他觉得最后胜利的很可能会是皇上,他占了大义,而且太上皇没有要把他废掉的决心。
  那到时候荣国府会是什么下场?
  或许老太太和两位老爷也是有这个担忧,这两年安静了不少,生怕被忠靖郡王和甄家想起来,这个时候确实不得不庆幸他们贾家无人,避开了许多风波,所以他要是入朝为官,贾琏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做,他知道了皇上欣赏什么样的人。
  他喜欢干实事的、有用的人,那么他就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且他知道了该怎么做才是一个有用的人。哪怕皇上看不上他,但也许不会把整个荣国府都放在对立面。
  到时候要是清算,要是他们没有什么大错,或许不会走到抄家灭族那种地步——哪怕不成,也比什么事都不做来的好,他已经努力了。
  不就是吃苦头吗?他愿意吃。
  加上在他的辛苦耕耘下,凤姐终于有了好消息,他离开的就更放心了。
  贾琏如今就盼着她这一胎是个儿子,因为凤姐是不能跟着他走的,她要留在家里孝顺长辈,也要管好家。
  他们家现在的经济情况不太乐观,只是勉强持平而已。
  要是人情往来多了,还要吃老本,这还是王熙凤敲打了一些下人,然后又想办法节省开支的后果,不然还会更糟糕。
  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把大老爷说服了,同意他出仕,然后再一起去说服老太太。
  在说服老太太的时候,贾琏还提到了皇后宫里的元春,之前说她距离进入后宫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走了这么久还没有踏到地上。
  这自然是甄家不愿意帮忙,荣国府也有顾忌,不敢坚持让甄太贵妃帮忙,就想着元春能近水楼台,自己争气,能引得皇上动心,可惜一直都没有他们想要的好消息传来。
  要是他贾琏入朝为官,在皇上那里有了位置,皇上自然就会注意到元春了,不是吗?
  老太太一开始自然是不愿意的,在她看来,贾琏这只是一次不中,他还有时间,看这些新科进士有多少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不能什么都跟外孙相比,他那是世间罕见,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的妖孽。
  但他们一再说朝中无人不受重视,而且人脉这么久不动,人走茶凉,他们不能再耽误下去了,她就沉默了下来。
  人走茶凉,没有人比她体悟更深刻。
  而且贾政也同意了。
  在他看来,要是贾琏考中的话,一做官起点就距离他很近了,要是他只是以举人的身份去做官,他想要升迁难,天花板也和他一样有限了。
  所以贾琏给林烨的信上不单单说了他落榜的事,还说了他现在的官职,择日就要上任了。
  他现在是北地一个荒凉贫穷县的县令,他一个举人想要一上来就做父母官这点不是很容易,繁华地区的县令哪怕他是荣国府出身也抢不到,多半只能当个县丞,所以贾琏选择了被众人嫌弃的苦寒北地。
  而贾琏之所以选择去那边还是别的原因。
  贫苦的地方才更容易出政绩,再一个就是那边他有人脉。
  北地虽然苦寒,却是当初老国公贾代善立功的地方。
  他们荣国府的庄子还有几个就在那一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